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儒家文化学习线索 第二分册 第七分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德先生与赛先生 中西文化论战 1.孔子:a.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以“礼”规范约束言行的目的? 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礼是社会的规范;礼是外在的约束。 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仁者爱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并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提出“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3.措施: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后备人选。 4.结果: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哲学。 5.影响: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于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各抒己见: 从孔子与董仲舒迥异的个人命运和儒家历史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 什么叫“儒”? 儒,《说文解字》解释:“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它是一种职业称谓,是熟知礼乐知识并运用礼乐知识指导、主持祭祀及红白喜事仪程的人。 儒学演变 儒学渗透 儒学传播 春秋战国:产生发展 秦: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正统思想 宋明:哲学高度 近代:丧失正统 第一单元线索 现代:衰落复兴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从列国纷争到秦的统一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孔孟之道 1.概念: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1)社会: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礼崩乐坏. (2)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3)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诸侯国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4)文化: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对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方面有自己的方案,出现百家争鸣。孔孟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任,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制度。 2.社会背景: 3.内容 春秋:孔子,儒学创始人 战国:孟子、荀子 发展了儒学 那么,怎么去实践“仁”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 。 b.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孔子倡导“为仁”的目的? 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仁是良好的道德;仁是内在的自觉。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 “仁”的精神就是“义 ” c.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二、汉时发展------儒学的经学化 1.概念: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政治: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经济: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民族关系: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 要求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结合材料分析: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学为何会被汉武帝采纳? (1)“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2)董仲舒改造后的新的儒学体系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 “有为”而治。 根本原因:新儒学吸收了大一统思想,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