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作文 一花一世界 (寻找影子 借物喻人) 写作借鉴 写作借鉴 (七) YUWENTIANDI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意思是: 人品像梅花一样坚贞,有骨气,做人像秋水一样高洁。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意思是: 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 (我们在不断的积累中长大!) “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意思是: 做人,要学习竹子的谦虚谨慎,敬重苍松那样不畏严寒的精神。 “梅花铁为骨,绿竹虚作心。” “红梅傲雪花千树,青松耐寒叶万年。” “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综合活动: (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 活动过程及方法 第一步:查阅资料。 活动前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为书画展做充分准备。主要内容有: 1.松竹梅的相关知识。 2.赞颂松竹梅的诗文。 3.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物事迹。 第二步:准备作品: 1.准备好笔、墨、纸、砚,可以自己创作一幅作品,也可以模仿名家的名作。 2.作品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用毛笔书写的书法作品。作品字体不限,内容不限;画画要配备小诗。 第三步:尽情歌颂 用朗诵的形式抒发对松竹梅或具有松竹梅精神的人物的赞颂之情。可以独诵,可以集体朗读,可以领读,也可以配乐朗诵。 第四步:展示作品 第五步:评选佳作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抒情,常常借自然界中的某一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韧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有着不畏严霜的高洁品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用它来比喻高贵的品质 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学习和运用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来作文。 先欣赏《苹果树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 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树下来,他爬上去摘苹果吃,在树荫下睡觉。他爱苹果树,苹果树也爱和他一起玩耍。 后来,小男孩长大了,不再天天来玩耍。 一天他又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苹果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要玩具,可是没钱买。” 苹果树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 男孩十分激动,他摘下所有的苹果,高高兴兴地走了。 然后,男孩好久都没有来。苹果树很伤心。 有一天,男孩终于来了,树兴奋地邀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我没有时间,我要替家里干活呢,我们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帮忙吗?” “我没有房子,”苹果树说,“不过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拿去搭房子。” 于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树枝,高高兴兴地运走去盖房子。看到男孩高兴,树好快乐。 从此,男孩又不来了。 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树太快乐了:“来呀!孩子,来和我玩呀。” 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 苹果树说:“把我的树干砍去,拿去做船吧!”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都没有回来。 树好快乐,但不是真的。 许多年过去,男孩终于回来,苹果树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苹果没了。” 男孩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苹果了。” 苹果树又说:“我再没有树干,让你爬上来了。” 男孩说:“我太老了,爬不动了。” “我再也没有什么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树流着泪说。 男孩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感到累了,什么也不想要,只要一个休息的地方。” “好啊!老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坐下来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来,苹果树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思考: 上面这个故事也是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的。 其中的苹果树是用来比喻(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小的时候,他们愿意给我们一切,愿意陪我们玩耍;当我们长大了就会离开他们,当我们有所需求或遇到麻烦时才会回来,但他们还是会竭尽全力满足我们的要求,让我们高兴。 作者抓住了苹果树的(无私奉献)特点来写。为了小男孩苹果树什么都付出了。 作者为什么要把苹果树比喻成父母呢?这是因为苹果树与父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吧。哪个父母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地付出呢?而且,父母付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孩子回报什么。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