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歌谣顶真修辞艺术特征与其深层动因
儿童歌谣顶真修辞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层动因 摘要:顶真修辞在儿童歌谣中的运用表现出使用频率高、分布密度大、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主要为表物名词、相顶接的句子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等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契合了接受主体低幼儿童“任意逻辑”的思维形式,迎合了接受主体的语言认知能力和文学接受能力,满足了接受主体追求音乐性和游戏性的审美需求,从而使儿童歌谣对低幼儿童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关键词:儿童歌谣;顶真修辞;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H193.1; H1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6.0034
儿童歌谣,又称“童谣”或“儿歌”,是指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充满童真童趣的简短韵文体。作为一门综合的语言艺术,儿童歌谣总是离不开对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但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儿童歌谣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必然要充分考虑到接受主体特殊的年龄特征、认知心理、语言认知能力和文学接受特点。因此,与其它的文学形式相比,儿童歌谣在修辞方法的选择及运用上,表现出独有的艺术个性。本文拟从低幼儿童的思维特征、语言习得特点、文学接受特点、审美趣味等角度,对儿童歌谣中顶真修辞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层动因进行了探析
一、儿童歌谣顶真修辞的艺术特征
顶真是指“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修辞方法[1]。作为一种富有艺术趣味的修辞技巧,顶真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形式,包括儿童歌谣之中。由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顶真在儿童歌谣中的运用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艺术特征
(一)使用频率极高,分布密度极大
总体来看,与反复、叠音等儿童歌谣中使用比率极高的修辞手法相比,顶真在儿童歌谣中的使用比率比较低,如在《中国当代最佳儿歌选》①所收录的255首儿童歌谣中,运用了反复和叠音手法的童谣分别有221首和204首,使用比率分别为87%和80%;而运用顶真手法的只有30首,使用比率不足12%。但是,就单篇儿童歌谣来看,顶真的使用频率之高,分布密度之大,是反复、叠音以及其它任何一种修辞技巧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尤为特别的是,有时一首儿童歌谣若是一经使用顶真手法,便成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整首童谣从开头至结尾,或句句相顶,或隔句相顶,顶真的分布密度极大。如:
(1)月光光,照池塘,除夕晚,摘槟榔。?M 槟榔香,换生姜。?M生姜辣,买苦瓜。?M苦瓜苦,买猪肚。猪肚腻,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买屋梁。屋梁高,买钢刀。?M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只船。船儿飘得远,睡觉香又甜。 (传统童谣《月光光》)
(2)麻雀滚滚,滚到河里筑了颈颈。叫哥哥去买粉粉,粉不能搽;叫哥去买麻,麻不能绩;?M叫哥去买笔,笔不能写;叫哥去接姐,姐不能来;叫哥去买柴,柴不能烧;叫哥去买刀,?M刀不好切;叫哥去买麦,麦不好打;叫哥去买马,马不好骑;把哥牵到河里倒剥皮
(传统童谣《麻雀滚滚》)
(3)小调皮,做习题。?M习题难,画小雁;?M小雁飞,画乌龟;?M乌龟爬,画小马;?M小马跑,?M画小猫,?M小猫叫,吓一跳。…… (邓德明《做习题》)
(二)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主要为表物的具体名词
笔者对所收集的一百多首顶真儿童歌谣②中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顶真儿童歌谣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使用比率比较表(%)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所占比率语素〖3〗1.5词名词表物70.3表人8其他0〖4〗78.3动词〖3〗7.8形容词〖3〗0.9其他〖3〗0〖4〗87短语〖3〗11句子〖3〗0.5表1中的数据显示出顶真儿童歌谣中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词是主要的语言形式。总体来看,儿童歌谣中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比较丰富,有语素、词、短语和句子等,但这些语言形式被利用的比率极不均衡,词的使用比率最高,短语的使用比率较低,语素和句子的使用比率则极低,分别为87%、11%、1.5%和0.5%
第二,名词的使用比率最高。在以词为语言形式相顶接的儿童歌谣中,名词的使用比率最高,动词的使用比率较低,形容词极低,而代词等其它的词类则极为少见,其使用比率分别为78.3%、7.8%、0.9%和0
第三,表物具体名词占绝对优势。在以名词为语言形式相顶接的儿童歌谣中,表物的具体名词占绝对优势,表人名词较少,其他名词则极为少见,其使用比率分别为70.3%、8%和0
此外,顶真儿童歌谣中相顶接部分的语言形式还表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即用来相顶接的表物名词,所表事物一般为低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
(4)猴老哥,摘苹果。苹果酸,摘广柑。广柑苦,摘葫芦。葫芦涩,摘番茄。番茄才开花,又去摘黄瓜。黄瓜才牵藤,…… (管用和《猴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