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一).ppt

  1. 1、本文档共4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复护理学(一)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影响人体步态的因素很多。身体解剖结构的异常、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疾患、骨关节病变、肌肉组织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步态。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影响因素,从而协助康复评估和治疗。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步态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推动了步态分析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从康复护理的角度分析步态,便于尽早发现患者的步态异常,协助康复医生和治疗师及时改善和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二、步态的基本组成 1.步行参数 下面的各项参数可以反映人体步行情况: ①步行周期 (gait cycle):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相当于支撑相与摆动相之和。 ②步幅 (Stride width):又称步长,指一步移动的距离,与步频、身高等因素有关,一般男性为70~75cm;女性50~7Ocm。 ③步频(Cadence):指每分钟的步行步数,成人约为110~120步/min,快步可至140步/min。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④步宽 (walking base):又称支撑基础 (supporting base),指两脚跟中心点或重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也有采用两足内侧缘或外侧缘之间的最短水平距离。左右足分别计算。正常人约为5~11cm。 ⑤足偏角 (toe out angle):指足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直线之间的夹角,左右足分别计算。 ⑥步行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单位为m/s。正常人自然步速约为65~1Ocm/s左右。步行速度与步幅和步频相关。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2.步态周期 ①支撑相:指足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态周期的60%,包括: 早期(earIy stance):包括首次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和承重反应,正常步速时大约占步态周期的10%~12%。参与的肌肉主要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支撑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由于此时双足均在地面,又称之为双支撑相。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中期 (mid stance),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惟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大约占步态周期的38%~40%。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末期 (terminal stance):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 (push off)的阶段,开始于足跟抬起,结束于足离地。此阶段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又称为摆动前期。在缓慢步行时可以没有蹬离,而只是足趾离开地面,称之为足趾离地(toe off)。对侧足处于支撑相早期,属于双支撑相,约为步态周期的10%~12%。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向心性收缩)。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②摆动相:足在空中向前摆动的时相,占步态周期的40%,包括: 早期 (initial swing):主要的动作为足廓离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占步态周期的13%~15%。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中期 (mid swing):足廓离地仍然是主要任务,占步态周期的10%。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 末期 (terminal swing):主要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占步态周期的15%。参与的肌肉包括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张健制作 * 三、分 析 方 法 1.临床分析 (1)病史回顾 患者既往的手术、损伤、神经病变等病史对判断步态异常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发病10~15年之后再度出现步态恶化,其原因既可以是小儿麻痹症后综合征所造成的神经肌肉功能恶化,也可以是下肢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造成的疼痛性步态,脊柱退行性改变或腰椎间盘病变造成脊神经压迫也是常见原因。此外,老年性痴呆、下肢血管病变、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足病、痛风等同样可能是潜在的原因;心理功能障碍也可造成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