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滑坡的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及其处治方案(初稿)
某滑坡的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及其处治方案
温辉波1,2 王俊杰1,2 张亮1,2
(1.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2. 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74)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临吉路12#滑坡的工程地质概况,结合滑坡的实际变形情况,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滑坡在地震+天然状态工况下是处于不稳定的。针对实际情况给出一种处治方案。对滑坡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阐述,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滑坡;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
The landslide mechanism,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WEN Hui-bo1,2 WANG Jun-jie 1,2 ZHANG Liang1,2
(1. School of River and Ocean Engineer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2. Key Laboratory of Hydraulic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Linji Road 12 # landslide engineering geology, combines with the actual deformation of the landslide, analysis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or its s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landslides is unstable in the quake and natural state workers of condition. Developing a treatment plan accord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paper, It simplly explains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Landslide stability .For designing management of landslide to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Landslide; Genetic mechanismtability analysis
1 引 言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多发于山地地貌中,具体地说,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大气降水,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以及人工切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软弱结构面或者软弱带向下滑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我国是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滑坡给人民造成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是特别巨大的。
本文以国家高速公路青岛至兰州公路山西境临汾至吉县高速公路项目12#滑坡为例,分析其成因机制,同时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给出治理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2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2.1地形地貌
滑坡处微地貌单位属于中起伏剥蚀中山区地貌,山坡坡向约38°,滑坡体后缘高程约1052.0m,剪出口高程约为1002.0m,最大高差约50.0m;滑坡体纵长约320m,横向最大宽度约90m,滑坡体平均厚度约8.74m,方量约为25.2万m3,属大型推移式顺层滑坡,滑坡边界呈圈椅状,滑坡后壁高差约1.5m(见图1),多被后期坡积层覆盖,覆盖层厚度约1.0 m。Geomorphology of landside in posterior wall
2.2 滑坡地层特性
滑坡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泥岩、砂岩及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地层岩层产状为43°∠19°,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地层岩层产状约为130°∠16°,两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滑坡边界冲沟及前缘可见块、碎石杂乱分布。滑坡区未见影响区域稳定的不良地质构造通过,区域地质稳定。
2.3 地层岩性
滑坡体垂向地层分布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填筑土(Q4me)、碎石、角砾、马兰组(Q3m)黄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泥岩、砂岩,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白云质灰岩。岩体较为破碎。(见图2)
图2 钻孔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