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插上教育翅膀飞翔.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梦插上教育翅膀飞翔

让梦插上教育的翅膀飞翔   摘 要:“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每当这歌声回荡的时候,一种凝聚正能量的热忱便扑面而来。年少的我,是一个追梦的痴情少年:梦想着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梦想着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梦想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梦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终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就选择了跳农门的师范,懵懂中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关键词:教育;翅膀;梦想;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72-01 1990年中师毕业,我被分配到荆门市的一所农村学校任教。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报到时的情景。校长客气地问我:“孙老师,你带哪门学科呢?”是呀,我带哪门学科呢?我读的是中师,中师是不分专业的,我也就没有什么专长可言。“我想教语文。”我毫不犹豫地郑重地回答。因为我太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了,我喜欢文学,崇尚中华灿烂的文化!三年级时,一本《岳飞传》,我看得爱不释手;四年级时,一本古诗集《唐诗三百首》,我竟能一首不落地背出来;中师三年,一本本的读书笔记成了我阅读生活的印记,也成了我精神成长的记载。我想如果每天能带着学生穿行在文学的奇卉异葩中,感受魏晋风骨的慷慨激昂,品味唐诗宋词的典雅神韵,体会现代文学的多姿多彩,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真的是一个幸运而幸福的人。那年我十八岁,我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当一名教师,那种莫名的喜悦隐隐约约的在青涩中飘荡 梦在拼搏中起航 初为人师,心中充满着新奇与兴奋,同时力不从心之感也随之而来。为了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走上了既风光旖旎,又荆棘丛生的进修之路。不久我有幸到荆州教院脱产进修两年。1993年我的生活又有了一个转折,离开荆门老家到荆州工作 面对激烈的竞争,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惶恐困扰着我,我唯恐自己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不能立足。但农村孩子子那份固有的倔强促使我踏踏实实地学,勤勤恳恳地教 我经常听老教师上课,经常备课到深夜。当我的第一堂公开课《袁隆平的寻梦园》被全校老师认可时,我流下了兴奋而又感激的泪。我暗暗地告诫自己:要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最起码的工作态度,也是我的梦想 初涉教坛的我,热衷于课堂教学的学习与研究。我将自己购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录课光盘看了N遍,其中每节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有的优秀课例我不厌其烦地反复琢磨,那些课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正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学习,我的站点高了,视野宽了,吸收能力也强了,成长更快了。2007年4月,在荆州市举行的青年教师作文教学比武中,给评委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最后成功获得一等奖 我的课也得到了同行广泛的认可,不仅如此,每次家长会,总有家长告诉我,孩子回去谈得最多的就是语文老师,他们喜欢语文老师的课。在一次《我心中的好老师》的征文比赛中,我曾任教的一位学生将我写进了她的作文,把我称为“同学们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为人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包围着我。课堂成了我智慧挥洒的阵地,情感宣泄的舞台。每次的公开教学,我更是精雕细琢,希望自己的课在热闹的氛围中“依计而行”,我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在文中“走来回”了。上完课,我总要问自己:我真情演绎自己了吗? 直到有一天我读完王君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才发现自己认识上的偏颇与稚嫩,才明白王君老师“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见解是多么正确,才明白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真谛,才感到真情演绎自己的语文课其实不是我心中的语文课。我想到了晏殊的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时,我的梦想正在拼搏中起航! 梦在砥砺中飞翔 就在我追寻心中的语文课时,我越来越感觉到将自己局限在课堂上,单纯研究教学的技巧,追求热闹的气氛,反而是离真正的语文课越来越远了,我希望自己能带着学生、文本一起走向语文,感受大语文的魅力! 阅读教学是艺术,也是一项科学活动,我们必须遵从一定的客观规律。于是我由原来钻研大量课堂教学实录转为看名家的教学思想录,我特别关注的是我们荆州市的余映潮老师,我曾收集并看完了他的大部分课堂教学实录,《散步》《说屏》《云南的歌会》《岳阳楼记》……都是我烂熟于心的案例。那时我才感觉真正读懂了余老师的课,那巧妙的设计中蕴含的是对学生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的尊重,是对教材深入理解的一种升华,绝不是单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原来学的只是皮毛而已。从此,我走向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的课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我的生动讲解转换为学生与文本的精彩对话,我的拓展视野转换为学生的自主搜集资料,我的情感宣泄转换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2013年3月我荣幸地获得荆州市“课内比教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我清楚自己的课正在逐渐褪掉那华丽的外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