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南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启示与思考.pdf

苏南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启示与思考.pdf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南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启示与思考

【文章编号】1006—3862(2013)10一0047一05 ;l≤i§鹊§瞧辫l§溪l?j 苏南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启示与思考 崔曙平 赵青宇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发展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6) 【摘要】I‘就地城镇化”是苏南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与特征。基于对苏南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分析,针对我国城镇化发 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归纳苏南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当前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立足地区实 际,科学选择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发展方针,建设宜居宜业小城镇和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苏南;就地城镇化;小城镇;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的基本含义是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地 业化、信息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苏南乡村 域转化为城镇地区,农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过 地区也经历了由“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转 程。基于人口流动的城镇化基本模式包括异地城 变。然而,就城镇化的路径而言,以就地城镇化为 镇化和就地城镇化两种。前者指一地的农村人口, 主体,就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苏南 主要是农村劳动力流向外地,促进外地城镇化发展 地区城镇化的重要特色。 的形式(目前,全国流动的2亿农民工既是中国异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城镇化发展进程可分为以 地城镇化的重要动力,也是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 下三个阶段: 源);后者,则是指人口和聚落未通过大规模的空间 (1)以非农化为主要形式的就地城镇化(1978 迁移而实现向城镇转变。许多研究把在县域尺度 年~90年代初)。 范围内发生的城镇化都称之为就地城镇化(陈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依托临近上海的区位 优势,苏南村社自力更生兴办起各类工业企业,形 军、辜胜阻,2009)。因为总体而言,县域范围内以 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浪潮,大批 乡村面积和人口为主,县域范围内的城镇化使大量 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脱离出来,乡镇企业 乡村居民无需离开乡村地域即可就地或就近向城 成为苏南经济的半壁江山,创造了区域经济率先发 镇转变。 展的“苏南模式”。统计数据显示,1980~1987年, 201 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苏考察 苏锡常地区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年均递增14.65个百 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时,针对江阴市新桥镇农民 分点,从115.21万人增至300.03万人。从农业转 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在镇里集中居住,到工厂上班 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达227.2万人,年均转移 的现象,指出:居民是“双新”,既是新农民,也是 18.9万人。乡镇的人口与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 新市民。小城镇建设好了,会比大城市生活更方 势。以苏州市为例,1984~1991年苏州市建制镇数 便。江阴新桥镇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 量由18个增至88个,建制镇占乡镇总数由9.95% 城”,通过增强小城镇实力,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做 增至41.5%,建制镇人口占地区总城镇人口的比例 法,其实质就是“就地城镇化”最鲜活的实践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