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伦敦交响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伦敦现存的年代最久的乐团是伦敦交响乐团,它的建团时间是1904年,然而于1895年成立的女王大厅管弦乐团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组建之初的女王大厅管弦乐团是专门为了在伦敦有名的女王大厅所举行的逍遥音乐会而设立的,由亨利·伍德担任指挥。这项音乐会的巨大成功引来了在每星期天下午举行的另一系列的音乐会,并且在两年之后又增加了星期六下午的演出。到了1904年,伍德与乐团演奏员之间在有关的演出协议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伍德的条款是每位演奏员每年可得到100英镑的薪水,作为责任和义务,他们必须优先考虑女王大厅管弦乐团的演出安排,而不得在自己因故无法参加时让他人代替。冲突的结果是大约50名演奏员集体出走,另组了伦敦交响乐团。也许正是通过这次冲突所得出的经验教训,伦敦交响乐团从建团之日起就坚持成为一个完全由团员自治的组织,其管理委员会在演奏员之间选举产生。这种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结构后来被伦敦的大多数乐团所采纳。
汉斯·里希特接受了1904年6月9日在女王大厅举行的伦敦交响乐团开场音乐会指挥的邀请,此后不久他就被正式授予了乐团首席指挥的头衔。
在成立后的4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伦敦交响乐团由于缺乏经常和完善的经济来源或赞助,只能通过与指挥、音乐协会和其他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来获得生存的必需条件,每年只能演出数量极为有限的音乐会,这对于一个完全依靠演出费来维持的乐团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尽管如此,它早在1906年就有了第一次出国旅行的机会,在巴黎由查尔斯·斯坦福、爱德华·科洛纳和安德列·梅萨热共同指挥了两场音乐会。1912年,乐团还在尼基什的率领下成为第一支赴美国和加拿大演出的英国乐团。
1907年,伦敦交响乐团在科文特花园举行了第一次德国歌剧的演出季,1920年,签下了它的第一个唱片录音合同,与理查·施特劳斯、作曲家瓦格纳之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瓦尔特和魏因加特纳等指挥合作录制了一些早期的唱片。在战前,乐团的首席指挥包括尼基什、艾尔加和哈蒂,此外,比彻姆、门格尔贝格和阿尔伯特·柯茨也在不同的时间里与乐团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乐团产生过意味深长的影响。
战争期间,尽管乐团惨淡经营,但是由于环境的极端恶劣,一切努力几乎等于徒劳。当时乐团70%的成员都从军入征,而乐团赖以生存的女王大厅于1941年5月11日在空袭中毁于一旦,这座自从1893年启用以来在伦敦音乐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音乐厅的消失对于职业音乐家和音乐会听众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伦敦交响乐团也就此停止了战时的一切活动。
1945年以后,乐团进入了缓慢的恢复阶段。从1950年到1954年,在约瑟夫·克里普斯任首席指挥期间,乐团的演奏有了明显的改观。可以说,今天伦敦交响乐团所达到的境界都是在那个时候由克里普斯开创的。50年代后期,随着对于乐团内部的大规模的重新组织,吸收了一部分新的中坚力量,而剔除了原有的不合格的成分,使乐团演奏家的整体水平有了本质的变化,这才带来了在下一个10年中乐团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最终使其挤身于欧洲一流乐团之中。1963年,乐团有史以来第一次出访美国,随后一年作为第一支环游世界的英国乐团访问了日本、韩国、印度、香港、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美国和加拿大。从那时起,伦敦交响乐团一直是大型国际音乐节的常客,也是唱片公司竞相争取的对象,同时,它在伦敦的音乐季也是门庭若市,听者如潮。1981年,乐团迁入了新落成的能够容纳2000名观众的巴比平艺术中心音乐厅。
在克里普斯之后担任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是法国人皮埃尔·蒙特,他加强了乐团的合奏训练,使之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无论演奏难度多大的作品时,都像指挥家手中的一件乐器,发出整齐划一的声音,绝不容许半点暇疵。生干布达佩斯的伊斯特凡·克尔特斯由于艺术要求上的权力问题而曾与乐团发生争执,面对伦敦交响乐团这样一个高度自治的独立性极强的乐团,指挥家往往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它那种推以乐团利益为目标的立团之本常与指挥产生尖锐的对立,万般无奈之下,克尔特斯在任期刚刚4年后便拂袖而去。不过,他在伦敦的音乐会,他率领乐团的几度国际旅行以及他与乐团共同录制的许多唱片,都记载着这位指挥家所创下的成功业绩。
从1968年到1979年任职于伦敦交响乐团的安德列·普列文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极少数在古典和流行音乐两个领域里都取得不凡成就的奇才。通过音乐会、唱片和电视节目,普列文给乐团同时也给他本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他曾经率团5次出访美国,也到过前苏联等国家演出,在英国,他与伦敦交响乐团一同成为电视明星,他们所录制的电视节目极受大众喜爱,许多人正是在这些节目中开始体会到古典音乐的奇妙之处。普列文在好莱坞从事电影音乐时所获得的训练和控制乐队的经验给了他在伦敦的工作以极大的帮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