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生物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生物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剖析

第五章 生物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 微生物反应过程传质的几种水平 胞内传质 细胞膜-胞外传质 超细胞传质 对于需氧的微生物反应,还存在一个氧从气相通过扩散进入液相,进而又经扩散进入絮凝体内部供给细胞进行呼吸的传递过程 氧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的传递阻力 ①??? 氧从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界面的阻力 ②??? 通过气-液界面的阻力 ③??? 通过气泡外测的滞流液膜,到达液相主体的阻力 ④??? 液相主体中的传递阻力 ⑤??? 通过细胞或细胞团外的滞流液膜,到达细胞团与液体界面的阻力 ⑥??? 通过液体与细胞团之间界面的阻力 ⑦??? 细胞团内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介质中的扩散阻力 ⑧??? 进入细胞的阻力 ①~④项属供氧方面的阻力;⑤~⑧项为耗氧方面的阻力。当单个细胞以游离状态悬浮于液体中时第⑦项阻力消失 §1.微生物的氧消耗速度与氧的需求 溶解氧 气相中氧分压的影响服从亨利定律 (Henry′s law) 氧的消耗速度 氧比消耗速度(呼吸速度)的关系式为 如果 如果碳源消耗于菌体、水和CO2外,不生成代谢产物,则 因此 氧消耗速度 为 §2.气体吸收 气体吸收是气相成分单向往液相扩散溶解的物质传递过程。 物质传递速度的机理,主要模型有根据Whiteman建议的稳定模型(1923年提出)与Higbie提供的不稳定模型(1935年提出),前者以双膜学说(two-film theory)著称。后者以渗透学说(penetration theory)而闻名。从工程学角度说,前者简便,主要适用于需氧微生物的反应器设计。 稳定模型 三种假定: 1. 在气、液两相的主流内,溶解气体主要通过对流传递,可是沿着气液界面的气、液两侧各存在着层流薄膜,溶质气体只靠分子扩散在两界膜内移动。 2.溶解气体在两界膜内的浓度分布与时间无关(稳定状态)。 3.在界面处,气相中的分压与液相中的浓度之间常常达到平衡,在那里完全不存在物质传递的阻力。 通过气膜的传氧推动力为 ,继续通过液膜时推动力为 。在稳定传质过程中,通过两膜的传氧速率应相等. 此pi式中和ci均无法测量,故此式无实用价值。为了实用,应将不可测量的参数改写成与之有函数关系并且可以测量的其它参数。 用总传质系数代替分传质系数,用总的传质推动力代替分推动力,把上式改写为: 总传质系数 分别与膜传质系数 的关系为 对于氧的难溶于水来说,H很小,气膜传递阻力 与液膜传递阻力相比可忽略,即,因此 不稳定模型 这个模型是指气体不稳定地被吸收到不紊乱的液体(即静止或层流流动的液体)中的情况。如果含有某一溶解气体的气相与某液体相接触时,则液侧界面近傍的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不成为稳定状态。若只考虑不稳定分子扩散的吸收,则在时间内平均吸收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影响 的因子 需氧微生物反应器的性能,用体积系数表示,体积系数高的设备性能好 体积溶氧系数的测定方法 ①亚硫酸盐氧化法 ②极谱法 ③氧的物料衡算法 ④溶氧电极法 应用溶氧电极测定 通气搅拌系统的体积传氧系数 为溶解氧积累 测定的三个用途 1.对生物反应器的传氧性能进行测定,以便选择最佳条件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评价。 2.对发酵过程传氧性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判断发酵过程的供氧情况。 3. 。为通风罐的研究过程找出设备参数(如),操作变数(如N-搅拌器转数 Q-通风量)与的关系,以便进行运用发酵罐的放大和合理设计 * * 为与 平衡时的氧溶解度; -亨利常数,因温度而异。 气体在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要小,这种现象称为盐类效应,一般可用下列Setchnow式表示: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