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_必修二_第18课_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高中历史_必修二_第18课_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_必修二_第18课_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曲折发展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底) *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2007)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1953年-----1956年底 (一化三改时期) 2.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年------1976年 4.1978年-----2007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曲折发展 一、过渡时期经济建设 (1949.10——1956底) 举措 农村 城市 完成土地改革(地主私有—农民私有) ——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建立国营经济。 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私人资本---国家资本) 性质 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意义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钢 棉 原油 1.639亿吨 49% 9.3% 130.4万吨 193% 53% 135万吨 754% 46.2% 44万吨 272% 思考:同1949年比,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什么变化? 1952年,国民经济形式基本好转 2、一化三改时期(1953---1956底) ①背景(条件): ②方针(理论指导): ——过渡时期总路线 概念解析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外部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重点解析 核心:一化三改 特点: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 ①背景: ②方针(理论指导):过渡时期总路线 ③实践探索:“一化” “一五”计划,优先重工业 “三改” 农业、手工业、商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 ◆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 成就 a.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b.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c.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改造方式 项目 目的 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合作化途径:合作社,集体化 合作化途径:合作社 途径、方法、步骤 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②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过渡时期 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 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三面红旗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为特点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评价: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 愿望(主观);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客观)。 ★实质 危害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炼钢铁运动 脚踏黄河水倒流, 搬来泰山做枕头。 决心苦战十五年, 赶上英国不发愁。 种个南瓜像地球, 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 地球又多一个洲, 共产高风格,聪明大食堂。 小孩称座客,老妪话家常。 雀饱争依角,牛闲自浴塘。 全劳会战去,无复理农桑。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两个阶段 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十年) 1966-1976年 (文革十年) 正确的指导思想 探索中的失误 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1960“调巩充提”八字方针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三年困难 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1)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