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江苏课件(必修2)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阅读“土地制度的演变”的内容,思考: 1、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2、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如何确立的? 3、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出现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对此,统治者采取怎样的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吗?为什么? 二、“重农抑商” 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7、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这一场景 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D.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 8、战国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清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不同 C.社会经济结构不同 D.社会性质的差异 9、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扬州 B、泉州 C、福州 D、广州 * 第三课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复习检查: 1、隋唐时期,为商业发展的——和——相继问世。 2、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的主要表现是——。 3、——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5、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和——。 6、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和——成为当时我国南方最繁荣的大都会。 7、唐朝时,——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专管对外贸易。 8、元朝时,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9、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目的有——、——、——。 10、明清时,我国只开——一处对外通商,由——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国内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4、形成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5、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我国统治者在外贸易中,实行较为开放政策;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叶钢老师制作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探究问题一: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 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探究问题二: 1、”抑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简要概括,不要罗列史实) 2、”重农抑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重农抑商”的影响 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确保赋役征 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1、积极意义 2、消极意义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思考:明清政府为什么会颁布“禁海令”,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从本质上能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