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矿井工作面开采底板破坏规律钻孔电法测试探析.doc

矿井工作面开采底板破坏规律钻孔电法测试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工作面开采底板破坏规律钻孔电法测试探析

矿井工作面开采底板破坏规律钻孔电法测试分析   摘要: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特征可利用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测试与判断。淮南潘北矿3煤层距底板灰岩层较近,现场利用底板巷道布置钻孔电法测试系统,根据煤层开采进度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电阻率值变化过程参数,结合背景值对比分析获得了岩层破坏特征规律认识。结果表明,该工作面3煤层顶分层开采破坏深度为14.5m左右,其结果动态、可靠 关键词:底板破坏深度;钻孔电法;电阻率 淮南矿区目前正在开采深部A组煤层,其开采中主要受到来自于底板灰岩水的威胁,因此需要查清煤层开采后底板岩层的破坏发育规律,正确判定底板受采动影响的破坏深度是精确预测底板阻水能力的首要条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已进行了许多有关底板采动破坏特征规律研究的现场观测。受当时技术方法等条件的限制,一般是在煤层底板内沿倾斜剖面布置钻孔,终孔于底板法线,每个钻孔在底部留2.0m裸孔段作为注(放)水观测点,其余孔段注浆封闭,因而这些现场观测为点式间断观测,难以确切反映底板采动破坏的变化形态和破坏深度。为了能够连续观测底板破坏过程,深入研究底板采动破坏的动态变化,准确探测采动破坏深度,张文泉和张红日等采用钻孔注水系统进行了底板采动破坏过程的连续探测研究;刘传武等采用声波检测技术观测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及演化规律,但受方法本身所限,这些方法在施工难度及探测精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我局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利用工作面底板放水巷道施工顶板钻孔,布置地电场测试系统,现场原位测试顶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利用岩层物性特征变化讨论岩层的破坏深度等参数,取得了相应的认识。测试点为潘北矿3煤层开采工作面,该工作面按3煤底板至C1灰岩层的顶板作为隔水层,其隔水层最小厚度为14.12m,因此煤层开采过程中需要获得相应的底板破坏技术参数实测值。现结合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的电性特征监测测试内容进行阐述,可为煤矿安全开采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1底板钻孔电法测试 1.1测试技术原理 孔间电阻率CT法是利用施工在岩层中的钻孔构建测试区域,进一步获得地电场在时空的分布特征的一种物探方法。由于电阻率和地层的岩性、岩石孔隙及孔隙中的流体性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孔间电法对于识别岩层破碎、断层带、含水变化等特征具有敏感性,其分辨率较高。孔间电阻率成像是在地面或者一钻孔中按一定间距设置源点,在地面或者是另一钻孔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接收点,依次激发源点,在地下产生相应的稳定电流场,用接收点处测得的电位值来重构两孔之间介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图像,从而解决相应的地质问题 数据采集仪器为并行电法仪,该仪器最大优势在于任一电极供电,在其余所有电极同时进行电位测量,可清楚地反映探测区域的自然电位、一次供电场电位的变化情况,采集数据效率比传统的高密度电法仪又大大提高 所测得的电位数据通过数据解编分析后,采用电阻率三维反演技术进行处理。电阻率三维反问题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d=G△m式中:G为Jacobi矩阵;△d为观测数据d和正演理论值d。的残差向量;△m为初始模型m的修改向量。由于它们变化范围大,一般用对数来标定反演数据及模型参数,有利于改善反演的稳定性。由于反演参数太多,传统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往往导致过于复杂的模型,即产生所谓多余构造,它是数据本身所不要求的或是不可分辨的构造信息,给解释带来困难。Sasaki在最小二乘准则中加入光滑约束,反演求得光滑模型,提高了解的稳定性。其求解模型修改量△m的算法为 1.2工作面测试布置 测试工作面为潘北矿A组煤采区首采工作面,走向长度451m,倾向长度108m,设计采用分层开层,顶分层采高3m。煤层倾角在7°~11°之间,平均倾角为9°。煤层底板直接底为泥岩,平均厚度1.92m,局部发育为砂质泥岩,硬度较小。老底为细粉砂岩,平均厚度9.44m,性脆易碎,硬度一般。现场在-490m东翼放水联巷左帮钻窝中专门设置钻场,施工底板钻孔电法探测系统,朝向工作面退尺方向下布置2个倾角不同的钻孔,其技术参数见表1,1#和2#探测孔均为仰角孔,位于同一垂直剖面上,形成有效的探测与监测空间 系统布置时,1#孔中布置64个电极,测线长度71m,其中1-48#电极极距为1m,49-64#电极极距为1.5m;2#孔布置48个电极,极距为2m,测线长度94m。两者所形成的探测区域完全满足孔间全电场电性参数采集及探测技术要求。图1为钻孔地质剖面及电极总体布置示意图。井下测试是在两孔电极间连续进行,通过不同位置电极点的组合实施连续测量,得到不同供电电极、测量电极对应深度的电流及电位值 1.3数据采集与分析 现场电极安装完毕后,待钻孔中水泥浆固结后,开始测量背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