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英立场跌落到大众审美趣味认同
精英立场的跌落到大众审美趣味认同 摘 要:从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的改编,文本上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差异。小说遵循作者精英立场的深层思考,表现出残酷极致的命运关照。电影则迎合大众审美趣味把视觉审美理想化,依托爱情乌托邦、柔美的画面转向主情主义叙述。本文试从这些差异中找寻文学和影视的不同审美层次
关键词:莫言;白狗秋千架;暖;精英立场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1
影视艺术向文学借力,尤其是对文学经典的改编,已经成为影视作品叩开市场的第一块敲门砖。文学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股高度自觉化的潮流,文学与影视的相辅相成把文学消费推上新的台阶。尤其是以莫言为代表的小说家更是与影视作品有着不解之缘。1986年他与张艺谋合作的电影《红高粱》使他的名字响彻了中国大江南北。2003年,霍建起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在国际国内都收获了丰厚的奖项,也说明了小说和影视结合的良好发展前景。由于文学和电影媒介和受众的差异,导致电影剧本对文学原著不可避免的调整,也导致了原著中一些有价值的文学营养的流失。这是影视改编的症结所在
一、小说格调:残酷深沉
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优秀的文学家总试图在生活的表象中追求文学的形而上意义,叩问人性的本源,直逼灵魂的深处,关照命运的沉浮。纵观莫言的小说,不难看出莫言的寻根情节与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结合在一起,使其精英立场愈发显见。在小说《白狗秋千架》中,莫言更是直接采用知识分子的言说方式,呈现一个停滞宁静的乡村生存状态。在“我”的故乡――“高密东北乡”有漂亮的女人,纯种的白狗,原始的刀耕火种和一代人的生存记忆。莫言的小说尊崇于个人趣味,着力书写民族退化和个人历史观。他曾高度评价过这部小说,“在这里面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概念,在这之前的我的小说从来没有提到过高密东北乡。另外,这部小说中还提到了纯种的概念。东北乡在《白狗秋千架》之后的我的很多小说都变成了舞台,此后,我的小说就有了自己固定场所。所谓的故事、所谓的人物、所谓的场景都在东北乡这个文学舞台上展开了。纯种概念在《红高粱家族》中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在里面也提纯种高粱和杂交高粱的区别,提到了纯种汉跟后代的退化的问题,也就是历史观念问题。”①由此可见莫言小说创作鲜明知识分子民间价值立场,力图根植于民间最纯粹的生存状态来获得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独立、自由、反思性的个性精神。他依托民间来寄寓重塑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理想。因而最接近民间自然状态的真实描写才是最能承载这种文化重任。莫言在小说中并不避讳展示视觉感官上的丑,甚至用极致的死亡叙述来展现命运的残酷。因此,小说中的“个眼暖”、哑巴四父子人物形象都是不符合大众审美期待的。但这样对人物个性的展示却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环境和命运的不堪,人物挺拔向上,坚毅顽强的生命力却熠熠生辉
这种精英立场最典型的表现在《白狗秋千架》的总体叙述格调中。首先,他把小说的背景置放于粗犷的高密东北乡,广阔的高粱地是生命繁衍的秘密舞台。那里的人豪气奔放,生机勃勃,既能无畏的追求梦想又能隐忍命运的残酷安排。其次,细节的设置也承载了作者的文化理想。小说文本中我们注意到最先出场并贯穿始终的白狗,作者细致的描写了白狗的形态,荒凉的眼神和老态龙钟的步伐,并追忆了白狗的生平来历。显然,白狗不是简单的情节道具,而是真正的参与了人世间的纠葛。作者对它的出现做了“纯种观”的论述,第一次把作者的文学理想呈现到文字中。作为贴身跟暖过日子的白狗,实际已是暖的影子,它经过岁月的沉浸,退却了年少时欲望的躁动不安。但是看见“我”的时候,它又以一种含混的意象暗示出主人潜在的性意识。它成为了人情交流的信使。它不断的在“我”面前出现,勾起“我”对过往的回忆。小说也得以在现下和往昔两个时空中交替叙述。小说结局,白狗遂了主人的心意,把“我”带到了暖的身边。由此可见,白狗承载着重大的情节意义和文化意义。莫言偏爱对动物的描写,并在其身上寄寓精神力量,把兽性和人性作了相辅相成的隐喻。人物兽性化,兽类人性化,这样使整个作品上升为一种寓言的境界。暖原始的生机勃勃的欲望和简单的生存执念――“生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和白狗的形象相得益彰。最后,文本的意义还体现在作者的极端化叙述。为表现命运的残酷力量,他让暖的等待两次落空,淋漓尽致的描写了暖年轻时候的漂亮、能歌善舞后,马上把她推至命运的低谷――瞎眼、嫁给哑巴、甚至生了三个小哑巴。年轻时美好的梦想永远触不可及还要面对当下的残酷。甚至哑巴对她也是粗俗、霸道式的占有。她的生活中,除了白狗,没有任何温情存在。作者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体现了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众多评论家都高度评价了小说结尾的力量,对健康生育的向往,体现了一个农妇对生存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