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前世今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环画前世今生

连环画的前世今生   中国最早出现的类似连环画的画作应该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漆棺画”。考古人员曾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现“土伯食蛇”和“羊骑鹤”两组连环故事画。情节虽简单,但故事性较强,已具备了连环画的某些特点 到了东汉时期,这种画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而且在绘画之外,开始增加了文字说明,时称“榜题”。当时主要以笔画为主,描绘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如《孔子见老子》《伏羲女娲》等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在形式上十分相近。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北壁东侧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 北魏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出现了连环图画形式的佛教故事画。敦煌莫高窟中的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尸毗王本生故事图》等,就是一组组具有完整情节结构的佛本生故事画。当时还有用绢幡的形式来传播佛教的方式,即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另外,民间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作“变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些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艺术上,都已有了连环画的影子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图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地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v八年(1063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幅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期,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叫作“回回图”。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图画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所以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不能及,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地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小人书。1925年至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飞传》等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使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后改称“连环画”。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 鹿王本生图 北魏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开本。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戏剧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和小陈》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和小陈》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10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上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小男孩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形象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新婚姻法宣传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 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民众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50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有计划、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