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语音信号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
√ 第3章 语声信号压缩编码
第4章 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
第5章 数字信号复接—PDH和SDH
第6章 数字信号传输
第7章 差错控制理论
第3章语音信号压缩编码
3.1语音压缩编码的基本概念
3.2 DPCM和ADPCM
3.3 SBC子带编码
3.4 参量编码
3.1 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基本概念
极低速率语音编码
比特率低于2400bps的编码
保密通信、语音邮件、网络通信、IP电话
变速率语音编码
在合成语音质量和系统容量中灵活折中
CDMA通信系统中,且前景广阔
不压缩语音编码
压缩费用超过传输费用
光纤通信、微波通信
压缩的意义
为什么需要压缩编码技术
PCM编码占用带宽大
8000Hz采样速率,每样本8位码
数码率:64kbps
有线传输中可以找到大容量传输介质:光纤
无线接入侧的频谱资源相当紧张
理论基础
定义:
低于64kbps的编码方案称为语音压缩编码
压缩依据
语音信号中存在的冗余
人类的听觉感知机理
信号冗余
采样数据之间的相关
8kHz速率时,相邻样值相关系数高达0.85
周期相关:
浊音的准周期性
幅度的非均匀分布
小幅度概率高,信息集中在低功率
语音间隙的存在
声道的形状及其变化速率有限
听觉感知机理
人耳对不同频段的声音敏感度不同
低频比高频更敏感
人耳对语音信号的相位不敏感
人耳有掩蔽效应(masking effect)
强音抑制弱音
语音编码的极限速率
语音最基本元素-音素:大约128~256个
通常说话速度:每秒平均发10个音素
信息率:I=[log (256)10]bps=80bps
2
把发音看成是以语音速率传送,则语音编码的极限
速率为80bps
从数字化标准的编码速率64kbps,到极限速率
80bps之间的距离,压缩比可达64kbps/80bps=800
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压缩编码方法分类
波形编码
原理简单,失真小
数码率高
参数编码
数码率低
音质较差,复杂度高
混合编码
较低的比特率上获得较高的语音质量
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评价系统
语音质量
(1)广播级:
宽带(0-7000Hz)高质量的语音,感觉不出噪声存
在
(2 )网络或电话级:
200Hz-3200Hz,信噪比大于30db。
(3)通信级:
完全可以听懂,但和长途电话相比,有明显失真。
(4 )合成级:
80%-90%可懂度,音质较差,听起来像机器讲
话,失去了讲话者的个人特征。
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评价指标
编码质量
MOS(Mean Opinion Score)
编码速率
适当选取
编解码复杂度
不影响实时处理
编解码时延
不能超过100ms
若超过必须采取回声抵消或回声抑制等措施
ITU-T的正式标准
G.711(1972) 64kbps
PCM 用于固网
G.721(1984) 32kbps
ADPCM 用于卫星、海缆
G.728(1992) 16kbps
LD-CELP 低延迟-码激励线性预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