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词解释: 证 滋补肺肾之阴,治疗肺肾阴虚证 14.培土生金法 补益肺脾,治疗肺脾气虚证 15.益火补土法 温补脾肾之阳,治疗脾肾阳虚证 16.藏象 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17.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 精气充满但不能阻塞,水谷充实但不能填满 18.神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气。通过人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等表现出来。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19.宣发,肃降 宣布发散,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作用;清肃洁净下降,指肺气的清肃与下降功能。 20.通调水道 肺气的宣发肃降对水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21.朝百脉 指全身的气通过经脉朝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和助心行血的功能 22.主治节 肺辅佐心脏对全身进行治理调节 23血汗同源 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出一源,均为水谷所化,故称血汗同源 24.运化 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25.升清 升,上升;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气向上输布水谷精微和固护脏器的恒定位置的生理功能 26.脾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气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生理功能 27.疏泄 疏通,发泄升发 28.主纳气 肾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保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有利于气体的充分交换,实际上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 29.七冲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胃之上口为贲门 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会为阑门 下极为魄门 30.水火既济 心在上,五行属火,心阳下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在下,五行属水,肾阴上济心阴,使心火不亢 32.乙癸同源 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33.气 气构成万物;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强活力极其细微的物质 34.气化 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 广义: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 狭义:特指水液代谢过程 35.气机 气的运动 36.津液 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和正常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37.血为气之母 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38.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故称津血同源 39.经络 是指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40.病因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41.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42.疠气 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 43.七情内伤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续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范围,是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疾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故称为内伤七情 44.痰饮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45.瘀血 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和脏腑内的血液。指经脉内或经脉外停滞的血液 45.正气 人体正常的各种机能活动和抗病恢复能力 46.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47.病机 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48.大实有羸状 真实假虚证,实邪结聚,阻滞经脉,气血不能外达,实质为实,表现出虚象 49。至虚有盛侯 本质为虚,却见某些假实之证 50.阴阳失调 阴阳之间失去协调平衡 51.阴阳互损 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病变发展影响到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症 52.阴阳格拒 阴或阳一方偏盛至极,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联系,而出现了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之证 53.阴盛格阳 阴寒盛极于内,迫使阳气浮越于外的“真寒假热”性病理变化 54.阳盛格阴 阳热盛极于内,格拒阴气浮越于外的真热假寒性病理变化 55.阴阳亡失 机体的阴液和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 56.内生五邪 指疾病过程中脏腑功能失调所出现的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变化 57。风气内动 机体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58.寒从中生 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因而导致生理功能活动衰退,虚寒内生,或阳虚阴盛,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 59。湿浊内生 疾病过程中,水液代谢障碍所出现的病理变化 60.津伤化燥 疾病过程中,津液亏虚,滋养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61.火热内生 疾病过程中,或阳盛或阴虚所出现的热性病理变化 62.预防 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63.未病先防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 64.既病防变 在疾病发生之后,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