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结构方案设计、 框架横向刚度计算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框架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框架横向刚度计算 竖向荷载计算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位移验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分析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分析 框架内力组合 基础 楼梯设计 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满足位移验算要求 不满足位移验算要求 框 架 结 构 设 计 流 程 绘制框架结构施工图 不满足竖向设计要求 满足竖向设计要求 一、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工程概况 设计依据 荷载取值 结构总体布置 主要承重构件、墙体的选择及截面尺寸 基础 材料 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 具体要求祥见word文档 二、框架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布置 平面设计 竖向设计 变形缝设置 柱网及层高 梁、柱截面尺寸 基础形式 承重方案 二、框架结构布置 平面设计 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求均匀 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 (参考抗规范3.4.1-3.4.5) 1) 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二、框架结构布置 2)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平面长度 L 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 l 不宜过大;不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二、框架结构布置 3)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平面不规则、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心较大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其震害严重。 注:对结构的扭转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限制: (1)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质心与刚心存在过大的偏心。 (2)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楼梯间不宜布置在结构角部。 (1)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 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参考高层规6.1.6) (2)楼梯间的结构布置。 几点注意: 二、框架结构布置 竖向设计 从结构受力及对抗震性能要求而言,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变化宜均匀、连续不应突变。 1)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2)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 70%;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 3)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4)沿竖向分段改变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等级应满足: 每次改变,柱的截面尺寸宜减小100~150mm,混凝土等级降低一级,且二者不宜在同一楼层改变。 二、框架结构布置 变形缝设置 1)分类: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 2)缺点:高层建筑设缝后,给建筑、结构和设备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一定困难,基 础防水也不容易处理。目前的总趋势是避免设缝,当必须设缝时,应将 建筑划分为几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沉降缝 伸缩缝 防震缝 避免地震时结构间的相互碰撞(结构从顶到基础顶面分开) 注:必要时可以三缝合一,目前的总趋势是避免设缝。 避免主体与裙房过大的沉降差(结构完全分开) 减小结构温度应力(结构从顶到基础顶面分开) 二、框架结构布置 注:(1)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提高建筑物对温度应力的耐受能力。 (2)施工中每隔30m~40m间距留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 (3) 后浇带,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截面,将全部墙、梁和楼板分开,可设在框架梁和楼板的 1/3 跨处; (4)在后浇带处,板、墙钢筋应采用搭接接头(图 2.2.6),梁主筋可不断开,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5)后浇带应从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曲折通过,不宜在同一平面内通过。 后浇带的设置(避免设伸缩缝) 二、框架结构布置 二、框架结构布置 柱网及层高 2)层高 除底层外,柱的计算高度即为各层层高。 结构底层层高 = 建筑底层层高(去板厚)+室内外高差 +(1/15~ 1/12 )H –基础梁高 1)柱网分为小柱网和大柱网; 小柱网是一个开间为一个柱距,大柱网是两个开间为一个柱距; 常用的柱距: 3.3m、3.6m、 4.0m、6.0m、 6.6m 、7.5m等; 常用的跨度(进深):4.8m、5.4m、 6.0m、6.6m、 7.5m等。 注:柱距一般控制在7m左右,柱网相差不宜过大,以避免某跨线刚度过大。 注:层高一般取3m、3.3m、3.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述.ppt
-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ppt
-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ppt
- 第一章心理现象的基本意义.ppt
- 第一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ppt
-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述.ppt
-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ppt
-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科.ppt
- 第一章服务营销概述.ppt
- 第一章汉字因形求义.ppt
-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苏教版)(1).docx
- 4.4 解比例 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培优讲义(苏教版).docx
- 第四单元《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docx
- (奥数典型题)第三讲 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提升讲义(人教版).docx
- 2.2:2、5、3的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docx
-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苏教版).docx
-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人教版).docx
-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提升(北师大版).docx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五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人教版).docx
-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知识点(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