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 械 原理及设计 机械零件的强度.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 械 原理及设计 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3-1 预备知识 §3-2 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线图 §3-3 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4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题解 1.机械设计主要研究___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 a) 各类机械零部件 b)通用机械零部件 c)专用机械零部件 d)标准化机械零部件 ? 2.下列中有____是通用零件而不是专用零件。 a) 汽车发动机的阀门弹簧 b) 起重机的抓斗 c) 汽轮机的轮叶 d) 车床变速箱中的齿轮 e) 纺织机的织梭 f) 飞机的螺旋浆 g) 柴油机的曲轴 h) 自行车的链条 3.下列零件的失效形式中,_______不属于强度问题。 a) 齿轮齿面的疲劳点蚀 b) 蜗杆轴过大的弹性变形 c)滚动轴承套圈压出的凹坑 4.有一碳素钢制成的横梁,两端支承,中间受载, 为提高其刚度,可采取__________措施。 a) 换用合金钢 b) 增加剖面尺寸 c) 换?B(或?S)高的材料 d) 降低跨距 5.计算载荷一般__________名义载荷。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分析讨论 6.零件受如图所示应力时,对脆性材料应采用___为材 料的?lim。 a) ?B b) ?S c) ?-1 ? 7.同样形状及工作条件的零件,采用下列三种不同材料, 其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最大和最小为________。 a) HT300 b) 45号钢 c) 40CrNi钢 ? 8.零件的剖面形状一定,当剖面尺寸增加时,疲劳强度 为____。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分析讨论 ? 9.零件的形状、尺寸相同,磨削加工零件与精车相比, 其疲劳强度____。 a) 较高 b) 较低 c) 相同 ? 10.零件表面经淬火、喷丸、滚压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__。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 11.材料40MnB钢,?B=750MPa,?S=500MPa, ?-1=338MPa,零件的K?=1.41,许用安全系数 S=1.6,则零件的许用应力[?-1e]= _____。 a) 149.8 b) 211 c) 239.7 d) 109 (解) 分析讨论 12.已知零件的?r=180MPa,许用安全系数S=1.8, K?=1.56,则零件的许用应力[?re]= ____。 ? 13.某材料疲劳曲线寿命指数m=9,对称循环应力 ?1=400Mpa 作用于零件n1=105次,所造成的 疲劳损伤相当于?2=____作用于零件n2=104次 后造成的疲劳损伤。 (解) (解) 分析讨论 14.分析下列齿轮传动中轮2的弯曲应力性质。 a)轮1主动时 b)轮2主动时 1 2 3 (解) 分析讨论 15.已知某材料的疲劳曲线,求当循环次数 分别为N1=N0/2和N2=2N0时的疲劳极限?-1N1 和?-1N2。 σ-1 σ N0 N (解) 分析讨论 A·作图 B·计算公式及其推导 分为两个区域: 1·工作点落在AGO区内时,极限应力点在AG线上,有可能发生疲劳失效。 2·工作点落在CGO区内时,极限应力点在CG线上,有可能发生屈服失效。 以O为顶点,过OM两点作射线交AG线或CG线于M’点,M’点即为极限应力点。 (1)若M?1落在AG线上 :疲劳失效 (2)若M’1落在CG线上 :屈服失效 (后面相同,不再多讲) 强度条件: 说明 ☆等效应力幅与应力的等效转化 对于上式中的Kσσa+ψσσm:将其中的ψσ看作是把平均应力σm折算为等效的应力幅的折算系数,令σad=Kσσa+ψσσm,则可将σad看作是一个与原来作用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等效的对称循环变应力,σad 称为等效应力幅。并将这种转化称为应力的等效转化(☆☆仅对于r=C的情况下适用) 讨论:当r=C时,其强度计算公式变化情况 σm C(σs,0) A(0, σ-1) σa D(σo/2, σo/2) G 45o O A G M M1 N N1 H H 由图可知,当r=C时,其强度计算公式有以下的变化 2.σm= c 时 σm C(σs,0) A (0, σ-1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