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和处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 过高渗或过低渗 刺激性较大 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常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 10.0 磺胺合剂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10~12多巴酚丁脸2.5多巴胶2.5~4.5强力霉素1.8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钾4.托普霉素3.0万古霉素 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 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 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 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 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 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 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 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                     静脉炎的例数             静脉炎发生率= × 100%                     静脉输液的总数 静脉炎发生率应低于5%或更低(INS标准),如果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5%,应寻找原因并予以排除。 5. 静脉炎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 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值(7.4);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6. 静脉炎的处理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将患肢抬高、制动; 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 搽喜疗妥软膏; 中草药外敷;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漏发生原因 (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 (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 (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静脉痉挛; 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 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   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 (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 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贲妥钠等。 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化疗药物:发疱性药物和刺激性药物。 (5)发疱性药物: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阿霉素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氮芥 丝裂霉素 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酰胺长春花碱 去甲长春花碱等 (6)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苷鬼臼噻酚苷链脲霉素等 2. 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 (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3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