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1993-2004年 .ppt

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1993-2004年 .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1993-2004年 .ppt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 宁光杰 首届中国统计学年会会议论文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1993-2004年) ——来自各省面板数据的证据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宁光杰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工资变化具有怎样的灵活性是检验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工资的变化对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工资的变化逐渐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建立起联系。另一方面,工资变化如果滞后于通货膨胀水平,就会造成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下降,影响其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也导致传统的就业体制发生解体,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这是否会对现行的工资水平带来影响?这些现实问题都促使我们系统地对转型时期中国的工资形成机制做出分析。 本文希望在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资政策和工资变动的事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考察工资形成机制的模型,主要考虑工资与生产率、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率的关系。 然后进行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别运用静态和动态的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工资变动。并考虑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工资分别建立模型,以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对比 。 二、工资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及文献回顾 影响工资变化的三个主要解释变量:通货膨胀、劳动生产率以及失业率,说明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都会对工资决定产生影响。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发育程度的劳动力市场,三个解释变量的影响大小应该是不同的。 从动态上看,如果工资变化受上一期工资变动、上一期通货膨胀等经济变量的影响,则说明工资存在粘性,也说明经济变量的影响具有持续性。为什么工资会产生粘性,相关的理论包括长期劳动合同、不完美信息、调整成本(Mankiw 1985)、效率工资(Shapiro和Stiglitz 1984)、隐含合同(Azariadis 1975)、局内人——局外人理论(Lindbeck 和Snower 1988)、工会理论等。 在西方国家,对于工资的灵活性问题已经做出大量的研究。关于转型经济工资变化的研究对于中国更有启示意义,Iara和Traistaru(2004)对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四国1990年代的工资变动进行分析。发现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的工资能够对当地的失业率做出调整,也说明这三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初步建立起来。 目前对于中国工资形成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戴园晨等(1994)分析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1990年以前)中国的工资变化情况,发现工资增长是不规则的,工业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找不到联系的轨迹,工资增长取决于财政状况和财政安排。蔡昉等(2005)的研究表明,1995-2002年间地区间制造业工资差异缩小,出现收敛,这是市场化的表现。 三、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工资变化的一些事实 从1993年起,劳动部对各省不再下达指令性职工人数计划,各地劳动部门对企业也不再下达职工人数计划,企业招工时间、数量、条件和方式均由企业自主决定。 企业逐渐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和经营者年薪制,让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更好地联系起来。 从失业对工资的影响上来看,1990年代是大量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下岗的时期,1993年政府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试点,就业压力也会对工资变化产生影响。 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这样的经济周期变化:1994-95年的通货膨胀,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2003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政府要对工资进行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低于,要求工资总额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1999年工资指导线在全国20个地区试点,在劳动力市场上也有不同职业的工资指导价位,这些工资信息对于企业的工资制订起到较好的指示作用。 四、数据描述和计量模型的说明 被解释变量为职工货币工资的变化率(以上一年为100),解释变量包括通货膨胀率(用消费物价指数CPI)、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用实际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失业率变化率和其他控制变量(地区、时间、所有制等)。增长率以上一年为100。 静态的计量模型为 w为职工货币工资增长率,i、p、u分别为通货膨胀率、实际劳均GDP增长率(代表生产率)和失业率变化率,X是一组控制变量,包括地区、时间等因素, 为随机扰动项。 动态的模型考虑到前一期的工资、通货膨胀率、劳动生产率和失业率对当期工资产生的影响。 五、计量分析的结果及讨论 从表1中方程(1)可以看出各种解释变量对名义工资变化的影响:消费价格指数是正的影响,且影响显著。而实际劳

文档评论(0)

wangxing1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