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河西走廊产业结构的变迁.pdf
第 34 卷第5 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 l. 34 ,No. 5
2012 年 9 月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p. 2012
汉代河西走廊产业结构的变迁
黄兆宏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z 河西走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自汉代以来就被历代中原王朝所重视。汉代经营河西以前,河
西走廊主要居住着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他们过着随水草而迁徙的生活,其产业结构是畜牧业经济,而这种
产业结构在匈奴统治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回汉王朝占据河西以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从汉武帝开始,
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开发屯垦、设置郡县等活动,揭开了河西走廊农耕经济发展的序幕。此后,农耕经济的
地位在河西走廊确立并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原有的畜牧业经济窒息,相反,河西走廊的
农牧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最终确立了以农耕经济为主,农牧结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关键词:河西走廊;农牧产业结构;变迁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一5102- (2012)05 一0053 一04
活是行国也,随畜移徒,与匈奴同俗,,[由.3161 月氏人主要进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又夹处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祁
连山脉与蒙古高原南缘隆起的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了一条长
行畜牧业生产,最主要的就是养羊,而且羊的品种很好.((凉
约千余公里、宽数十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走廊之内,以
州异物志》载月氏有羊,尾重十斤,稍割以供食,寻生如
故。,,[山 70 郭瑛注《山海经》载月氏国好多马、美果,有大尾
大黄山和黑山为界,可分为石学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弱
羊,如驴尾,即械羊也。,,[山 380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月氏人居住
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等三
个主要区域,走廊东部属黄土高原,西部为荒漠,走廊内的河
地区,畜牧业经济已有了很大发展,并且畜牧业在月氏人的
流都发源于祁连山区,河流的中游为山前冲积扇,其上分布
生活中占很重要的位置。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区域上,也表
着成片的绿洲。由于祁连山雪水的滋养,自古至今,这里一
现在畜产品的品种上。
直是一片水土肥美、亦农亦牧的沃土,更是联接东西方的重
乌孙的活动区域较月氏稍西。据考古发掘,在今酒泉、
要通道。
玉门一带所发现的骗马类型文化,经分析可能是乌孙遗留的
痕迹。从墓葬中出土的羊骨、猪头骨、牛头骨、狗骨和马骨
看,畜牧业经济在当时也已经相当繁荣了[由51-600 乌孙人
汉代开发河西之前,河西走廊是众多民族蕃息之地。月
的生活也是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n[6]p.3901
氏、乌孙、匈奴等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生活。大约在战国初期,
月氏便在这里居住,过着游牧生活。据考古发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族学视野中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pdf
- 民族散杂区文化因子在变迁中的语境——四川省叙永县枧槽高山苗田野调查分析.pdf
- 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变迁与学校教育的应对——以贵州侗族大歌为例.pdf
- 民族文化的变迁与保护——旅游活动与民族文化变迁的关系.pdf
-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例.pdf
- 民族旅游中的地方性知识与牧民生计变迁研究——以青海共和县尕日拉村为例.pdf
- 民族旅游开发与苗寨社会生活变迁研究.pdf
- 民族旅游语境中的地方性知识与红瑶妇女生计变迁——以广西龙胜县黄洛瑶寨为例.pdf
- 民族村寨变迁下的花腰傣舞蹈演变.pdf
- 民族村寨民间风俗变迁中的政策影响——以石林撒尼村寨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