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例.pdf
旅 2自学刊第29 卷 2014 军第4 期 Tourism Tribune Vo l. 29 No.4 , 2014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研究
一一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例
阐如良l2 ,史亚萍l , Hsiang--te kung2,周宜君l
(1.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2. 美国孟菲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田纳西州孟菲斯 38111)
[摘 要]妇女是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会
化遗产旅游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步步升
角色变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该研究以三峡步步升
文化村,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枝江手工布
文化村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经济收入、家庭
鞋技艺,建成了集布鞋文化研发、遗产旅游开发、
地位、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妇女参与旅游
妇女就业培训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体
活动后的社会角色变迁,揭示了旅游业影响妇女社会角色变
系,探索了一条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促进妇女就
迁的规律。研究表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为妇女创造了
业发展之路。自 2004 年建设以来,步步升公司槟弃
本土就业机会,增加了更为直接的显性收入,进而提升了妇
现代制鞋工业园区开发理念,突出布鞋手工制作
女在家庭的劳动地位和决策地位,引发了妇女消费观念、职
特色,采取总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建
业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互动模式的变化,妇女社会角色
立了枝江仙女总部以及长阳土家族、兴山昭君、夷
变迁为更为复杂的社会身份,但新的社会角色只是妇女原本
角色的调整、补充和拓展。妇女参与文化旅游活动不仅促进
陵三斗坪、陕西苏绘4 个基地,目前共吸纳上万名
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促使妇女获得更加平等的
休闲上班族从业人员,产生了年销售布鞋 15 万
发展机会,有助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政府、企业、妇女三
双、接待游客 13 万人次、年营业收入48∞万元的经
方仍需努力,充分释放旅游业在促进妇女发展与民族文化遗
济效益,并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
产旅游开发的积极功效。
产企业、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妇女创
[关键词]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乡村妇女;社会角色
业就业示范基地等称号飞
[中图分类号]F59
枝江手工布鞋技艺是当地农村妇女比较熟
[文献标识码]A
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也曾是农村妇女劳动的
[文章编号]1 ∞2-5∞6(2014)04- ∞19-09
Doi: 1O.3969/j.issn.loo2-5oo6.2014.04.oo3 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制鞋工业的发展,这一于工技
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步步升文化村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路径与内在逻辑.pdf
- 民国时期四川烟叶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pdf
- 民国时期广西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变迁.pdf
- 民国时期教师节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pdf
- 民国时期江淮地区婚礼习俗变迁的特点及成因.pdf
-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与蒙自口岸经济变迁.pdf
- 民国时期绥远农林试验场的成立与变迁.pdf
- 民居形式变迁所引发的邻里关系变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 民族习惯法变迁的不同路径——两个水族村寨的比较.pdf
- 民族互动与社会转型中的民俗变迁——以近代张家口地区为中心.pdf
- 民族旅游中的地方性知识与牧民生计变迁研究——以青海共和县尕日拉村为例.pdf
- 民族旅游开发与苗寨社会生活变迁研究.pdf
- 民族旅游语境中的地方性知识与红瑶妇女生计变迁——以广西龙胜县黄洛瑶寨为例.pdf
- 民族村寨变迁下的花腰傣舞蹈演变.pdf
- 民族村寨民间风俗变迁中的政策影响——以石林撒尼村寨为例.pdf
- 民族村落学校变迁与教育选择——基于黔东南羊望村的人类学考察.pdf
- 民族管弦乐队改革与创作理念之变迁.pdf
- 民族自治县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与转型.pdf
- 民族节日的传承与变迁——以仫佬族依饭节为例.pdf
- 民族贫困地区村寨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及启示——贵州雷山县乌东苗寨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引发的思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