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业基础本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掉业基础本质

就业基本素质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 钟一彪 内容摘要: 本文根据500多家用人单位反馈的实证数据之统计结果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素质 构成的基本因素、中层因素和精英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基本素质构成是毕 业生“市场准入”的基础条件,中层素质构成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精 英素质是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素质 就业能力 实证研究 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用人单位是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录用 人才的?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些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以 往的研究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研究往往存在三个方面的问 题,一是研究的样本量不够,仅仅从一些个案中总结出若干事实或“规律”,难于描述 总体情况;二是选取的研究对象没有代表性,难于进行统计推断;三是没有将用人单位 与高校学生培养结合起来考虑,研究角度单一而片面。为了进一步积累高校学生就业方 面的实证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素质构成和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情况,我们 特意组织了一次毕业生社会评价大型问卷调查,本文是其研究成果之一。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研究共向200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在问卷填答完毕,用人单位以 邮寄的方式反馈给我们。截至到2006年4月初,有550多家单位邮寄回了填答好的调 查问卷。问卷回收后,我们用spss11.5社会统计软件对这些问卷材料进行了统计,并 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素质构成进行了聚类分析。回收的问卷中,有国家机关110家,占 19.9%;事业单位202家,占36.6%;国有或集体企业94家,占17%;私营企业66 家,占12%;三资企业35家,占6.2%;其他类型的单位45家,占8.2%。从问卷分 布的情况来看,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方面,本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 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经历、毕业学校的名气 等13个方面。 从统计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 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中,均居第一位。而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 的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 的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 名气也将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点(见表1)。 表1、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 (%) 重视程度 选项 第一因素 第二因素 第三因素 提及率(合计) 1 专业基础知识 33 19.7 11.7 64.4 2 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 19.8 19.5 12.6 51.9 3 道德修养 16.6 15.2 8.5 40.3 4 责任心 9.5 16 13.7 39.2 5 团体合作精神 1.5 4.3 15 20.8 6 毕业学校的名气 8.6 4.6 3.7 16.9 7 刻苦踏实精神 3.4 4.6 7.2 15.2 8 社会适应能力 2.6 3.9 8.5 15 9 持续的学习能力 2.8 4.6 7.4 14.8 10 创新精神 0.9 2 5.6 8.5 11 实践经历 0.4 1.5 2.6 4.5 12 组织管理能力 0.7 2.6 1.1 4.4 13 人际交往能力 0.2 1.3 2.2 3.7 资料来源:同表1 根据统计情况,在综合了第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因素和第三重要因素的统计数据后, 13个因素的排序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统计总表,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 13个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提及率在40%左右,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极的 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第二层次提及率在15%左右,主要包括团体合作精神、毕业 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第三层次提及率在5%左右, 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对每个层次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经过分析可知, 在三个层次的每个层次内部,所有因素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层次的四个因素,可 以归纳为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因素,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用人单位才认可其为大学毕业 生。第二层次涉及的团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