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晋剧的人才造就
晋剧的人才培养
以前,晋剧演员主要有三种培养方式,其一是徒弟跟随师傅到处演出,边演边学。冬天散班之后,师傅可以集中时间给徒弟说戏,使之进一步提高。不少晋剧演员如郭风英、郭兰英、牛桂英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另一种方式是聘请老师在家里学戏,例如榆次的董凤来,他买了一批女孩子,作为养女,请师傅教他们唱戏,然后成立戏班赚钱。他们戏班里比较有名的董桂花(筱桂花)、董翠红、董小楼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但以前晋剧演员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科班。因为在科班中学戏大多是买来的小孩,所以晋剧科班又叫“娃娃班”。近百年来,山西政局相对稳定,晋中平川上又集中着许多大地主、大商人,他们有的为了寻欢作乐,有的出于个人爱好,纷纷组织起晋剧科班。科班的班主,大多是晋中平原的富商或大地主,也有一些是在富户的支持下由有名望的艺人出面组班的。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榆次聂店村财主王亚元创办了最早的晋剧娃娃班——四喜班。据说,王亚元的祖先是吹鼓手出身,发家之后,他的后代们仍然喜欢这一行,当时晋中一带还没有自己的戏班,逢年过节只有秧歌、社火等节目,京剧、蒲剧等外地戏班前来演出的也寥寥无几,于是王亚元便建造了一座“下处院”,并从蒲州买来一批娃娃,请来师傅教他们唱戏,当时聂店是榆次县城通往北山煤矿区的交通要道,所以四喜班自开始之后,很受欢迎。
此后,科班蜂起,其中的小梨园娃娃班比较有名。光绪十年(1885年)前后,清源县东罗村大财主时成盈,组织了小梨园娃娃班,当时请来号称“梨园之祖”的蒲州艺人庆娃师傅教戏,在师傅的辛勤培育下,小梨园培养出了一批晋剧名演员。其中“三儿生”孟珍卿系太原人,唱腔高昂,表演豪放。文生戏《少华山》,武生戏《伐子都》、穷生戏《坐窑》等演得都很好。他六十岁时,曾进京演出《折桂斧》,扮演十八、九的年轻樵夫,赤臂袒胸,肩挑柴担,汗流满面,风尘仆仆,一出场就赢得了满园的喝彩。梅兰芳先生对他的演技很赞许,特意赠给他一条演剧用的扁担作为JI念,并称他为山西梆子的“小生泰斗。”《黄鹤楼》、《少华山》、《坐窑》、《刻诗》,都是他的拿手戏。他的精彩表演,至今仍在民间传颂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般而言,晋剧科班每班名额为30———40名。这些娃娃,大都来自极为贫困的人家,家长无法养活他们,才送他们去唱戏。班主把他们选中后,会给家长几吊钱,有的则分文不付。但都得立个契约,内容大致是:戏六年,学成后谢师(白给班主服务)一年。在学戏期间,不管河淹水漂、车轧马踏、狼吃狗啃、寻死上吊,均与班主一字无干等等。
严格的学习也出自科班。入科后,要求三个月出台演出,要拿下一台、三天、九场的三本、六回、十二出的剧目来。那时老师不识字,学生也不识字,这就全凭口传心授、强记模仿,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唱,学不会就皮鞭相加。有的三个月学不成,也叫勉强登台演出,那时称之为“犟出窝”。
进入科班后的三个月中,老师就根据每个娃娃的自身条件的不同,给他们分好行当,排练启蒙的小戏。而后再从每个行当中挑出优秀的,进行重点培养提高。感觉前途不太好的那一部分娃娃,就强调他们练习武戏,其中也有练武戏成才的,成为好的武戏演员或老师,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否则只好终身跑龙套、打下手。
科班在教学剧目安排上,一般老生初学的剧目有《芦花》、《教子》等以唱为主的戏,以后逐步学《出棠邑》、《走边》等功夫戏。丑角初学的是《过大年》、《游寺》等插科打诨的戏,深一步再学《三搜府》、《火攻记盗书》等。花脸先学《明公断》、《沙陀国》等唱工戏,后学捉放曹等,生、旦先学《花亭》、《拣柴》等,后学《写状》、《坐窑》、《烤火》等。孩子们往往先攻道白、唱腔,后攻身段、表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够六年之后,接着再谢师一年,为班主白干一年,但仍不能各奔前程,一般都是以这班为基础成立正式戏班。在此情况下,常有娃娃们偷跑出来,远走高飞,自谋生路。
“6年牢狱之苦”
科班孩子们的年龄大都在9———12岁之间。对他们而言,科班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每一个科班出身的人,都要学戏六年,住科班的孩子们,常常把这6年比作住监狱,比作“六年牢狱之苦”。他们每天天不明就被赶起来去吼嗓子(冬天大约在凌晨五点来钟,夏天大约在四点来钟),然后回来练早功。早饭后约休息半小时继续练功、排戏,晚上一直要练到十一二点钟才能睡觉。一天的休息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如果在演出时,除一天三场演出外,早午晚三次练功仍不能间断,睡眠时间没有保障。由于过度的疲累,大多数演员都染上了饮酒、吸毒等嗜好,青年演员身心健康大受影响,致使不少很有前途的演员早亡。
在饮食上,每天两顿和子饭,不让吃饱,逢年过节吃点小米、汤面,改善生活。成年累月以吃清淡饭为主,不吃酸辣,怕坏嗓子,基本上没有蔬菜。在住宿上,他们在极其简陋的下处房内,席地而卧,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