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05268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本章基本要求 会判:判断电路中有无反馈及反馈的性质 会算:估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 会引:根据需求引入合适的反馈 会判振消振:判断电路是否能稳定工作,会消除自激振荡。 §6.1 反馈的概念及判断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1. 什么是反馈 2. 正反馈和负反馈 3.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4. 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 二、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3. 四种反馈组态:注意量纲 三、反馈的判断 2.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的判断 3. 正、负反馈(反馈极性)的判断 3. 正、负反馈的判断 反馈量仅决定于输出量 4.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 4.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 5.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断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分析 图示电路有无引入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为交流负反馈,其组态为哪种?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的净输入量和输出电流 在判断分立元件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时,净输入电压常指输入级晶体管的b-e(e-b)间或场效应管g-s(s-g)间的电位差,净输入电流常指输入级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射极电流)或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电流。 在分立元件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量常取自于输出级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流,而不是负载上的电流;此时称输出级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流为输出电流,反馈的结果将稳定该电流。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放大倍数的估算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三、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四、基于反馈系数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1.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2.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2.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3.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 4.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讨论一 求解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讨论二 求解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五、基于理想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利用“虚短”、“虚断”求解电路 利用“虚短”、“虚断”求解电路。 讨论 §6.3 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一、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二、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1. 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影响的讨论 引入并联负反馈时 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电流负反馈对输出电阻影响的讨论 三、展宽频带:设反馈网络是纯电阻网络 四、减小非线性失真 四、减小非线性失真 设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 五、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稳定Q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改善动态性能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根据信号源特点,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根据负载需要,需输出稳定电压(即减小输出电阻)的应引入电压负反馈,需输出稳定电流(即增大输出电阻)的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从信号转换关系上看,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受控源的为电压串联负反馈,输出电压是输入电流受控源的为电压并联负反馈,输出电流是输入电压受控源的为电流串联负反馈,输出电流是输入电流受控源的为电流并联负反馈; 当(1+AF) 1时,它们的转换系数均约为1/F。 讨论一 为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强带负载能力,应引入什么反馈? 为了得到稳定的电流放大倍数,应引入什么反馈? 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应引入什么反馈? 为了使电流信号转换成与之成稳定关系的电压信号,应引入什么反馈? 为了使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稳定关系的电流信号,应引入什么反馈? 讨论二 讨论三 在图示电路中能够引入哪些组态的交流负反馈? §6.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一、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3. 自激振荡的条件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 什么样的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 稳定性的判断 四、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1. 简单滞后补偿 2. 密勒补偿 3. RC 滞后补偿:在最低的上限频率所在回路加补偿。 RC 滞后补偿与简单滞后补偿比较 讨论 §6.5 放大电路中反馈的其它问题 一、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二、电流反馈型集成运放 2. 由电流反馈型集成运放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三、方框图法解负反馈放大电路 讨论 简单补偿后的幅频特性 RC滞后补偿后的幅频特性 补偿前 滞后补偿法消振均以频带变窄为代价,RC滞后补偿较简单电容补偿使频带的变化小些。 为使消振后频带变化更小,可考虑采用超前补偿的方法。 清华大学 华成英 hchya@tsinghua.edu.cn 判断电路引入负反馈后有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吗?如可能,则应在电路的哪一级加补偿电容? 一、放大电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