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本节知识点 1.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2. 园林病害症状的概念与内涵; 3. 园林植物病害的类别; 二、本节重点 园林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与内涵 三、本节难点 园林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概述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为病原。 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园林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如月季受黑斑病菌侵染后,首先是叶片的呼吸作用降低,色素及氨基酸含量下降,病部组织遭到破坏,发生变色、坏死,最后叶片上出现黑色坏死斑,病叶早落。 因此,植物病害的发生必须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根据这一特点,风折、雪压、动物咬伤及其它人为的器械损伤等,因无病理程序,所以不称为病害,而称为伤害。 但是,并非所有发生植物病理变化过程的现象都称为病害。如异常美丽的金心黄杨和银边虎尾兰是因为受到病毒的感染;羽衣甘蓝是食用甘蓝病变的产物;绿菊和绿牡丹也是病害的杰作。这些植物都被视为观赏园艺中的名花或珍品,经济和观赏价值大大提高,一般不作为病害处理。 植物病害是植物和病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矛盾斗争的结果。其中病原和植物是病害发生的基本矛盾,而环境则是促使矛盾转化的条件。环境一方面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增强或降低植物对病原的抵抗力。只有当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有利于病原物的活动和发展时,矛盾向着发病的方面转化,病害才能发生。反之,植物的抗病能力增强,病害就被控制。因此,植物能否发病不仅决定于病原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环境条件对双方的作用。 一、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被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 (一)侵染性病害 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称侵染性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和螨类等。病原物属菌类的称为病原菌。这类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田间常先出现中心病株,有从点到面扩展危害的过程。 (二)非侵染性病害 不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称非侵染性病原。如温度过高引起灼伤;低温引起冻害;土壤水分不足引起枯萎;排水不良、积水造成根系腐烂,直至植株枯死;营养元素不足引起缺素症;还有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农药使用不当等。这类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也称生理性病害。常大面积成片发生,全株发病。 ?观察与识别:寻找合适场所,实地观察与识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二、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一)病害的症状 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征。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大叶黄杨褐斑病,在叶片上形成的近圆形、灰褐色的病斑是病状,后期在病斑上由病原菌长出的小黑点是病症。所有的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只在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藻类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等引起的病害无病征;线虫多数在植物体内寄生,一般体外也无病征;非侵染性病害也无病征。植物病害一般先表现病状,病状易被发现,而病征常要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才能显现。 (一)病状的主要类型 1.黄化 叶绿素含量减少,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进一步发展导致白化。一般由病毒、植原体或生理原因引起。如香石竹斑驳病毒病、栀子黄化病、翠菊黄化病。 2.花叶 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匀,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界限明显。一般由病毒引起。如紫丁香花叶病、大丽花花叶病。 3.班驳 与花叶相似,但界限不明显。 4.碎锦 花瓣上的变色,郁金香碎色病。 4.斑点 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形状和颜色不一。病斑后期有的出现霉点或小黑点。一般由真菌、细菌等引起。如月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