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瑞现代学徒制比较初探.
中瑞现代学徒制比较初探 摘 要: 2014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了4点试点工作内涵。2015年,笔者随中国模具教学研究会前往瑞士考察瑞士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深入企业培训机构、访谈学生和“师傅”,初步了解瑞士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14年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笔者对中瑞现代学徒制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工作实践探讨了中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27-04
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文件中,教育部提出了“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4点试点工作内涵[1]
2015年10月,笔者随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组织的现代学徒制考察团赴瑞士考察,近距离观察、了解了瑞士现代学徒制的组织,并与教育部提出的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内涵以及笔者所在单位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改革进行了比较
一、瑞士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瑞士考察了解到,瑞士现代学徒制教育实施主体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以及企业。其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主要负责立法、提供公共经费等法律与财政事务;行业协会则负责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资质、提供行业经费、职业培训课程开发或认证、学生(学徒)身份确认及考核、职业标准制订等;职业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职业培训机构是颇具瑞士特色的“连接器”,它接受来自职业学校的学生,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企业则负责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践学习。根据瑞士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签订学徒合同,从而确认其学徒身份。学徒毕业后“可获得联邦政府颁发的职业培训能力资格证书”,并有资格进入相应行业就业
从上述情况看,“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双元制为主要特征;由企业、学校和职教中心三方共同举办”[2]
二、关于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在《意见》中,教育部提出要“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认为,“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试点院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试点院校的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1]
上述要求与瑞士的学徒制相比,有一定的差别。从“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表述看,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内涵对于学生的双重身份界定为学生和员工,而据笔者的了解,瑞士学徒制对于双重身份界定为学生和学徒。由于是学徒身份,因此企业并不要求其毕业后一定留在企业工作,而是重新进行择业。同时,由于有法律明确的规定,企业与学徒之间也不是劳动雇佣关系,因此,虽然学徒承担了企业部分工作,但企业并不向学徒支付工资,而是由国家对学徒根据年限给予补贴,一般是当地最低工资的10%-40%,补贴额随着学徒年限增加而增长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下简称“模具专业”)2014年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工作,两年来取得了一些经验,试点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其中一条就是对于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的认同及管理。笔者认为,按照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开展现代学徒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企业不认同。从理论上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与企业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从而加大了企业对学生的约束难度,尤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绩效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如何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纳入企业绩效考核,至少在政策层面缺乏相应的指导。二是学生有抵触。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可能会在初期给学生带来兴奋感,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未来就业固定去向的担心。在调查订单人才培养实施情况时,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于毕业无法进行自由择业而心存抵触。在人力资源越来越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固化学生就业去向,在实施层面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三是学校有困惑。学校向企业输送人才,多数企业希望毕业生能留在企业就业,而学生有时候却希望多经历一些单位。虽然有些毕业生在“经历”之后又回到原单位,但如何指导学生认可学徒过程中双重身份,是困扰学校的一个问题
在我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