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体性教育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浅思.
主体性教育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浅思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离不开主体(学校自身及师生)及其实践活动。文章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主体迷失的主要表现,倡导主体性教育以破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评估监督和项目驱使这“两手”,用好两支“专业化”队伍,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1-0004-03
人才培养定位是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前提。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有效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就必然要发挥主体能动性,对自身专业结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及内部管理体制等已有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调整、补充或改造。主体性教育是大学本原特征。在主体性教育视野下,透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思考脱困的对策,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 主体性教育理论及其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应体现主体性教育的特征。华南师范大学黄崴教授认为“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回顾评析中提到“王道俊、郭文安二位先生从教育过程的角度,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或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本身要有主体性。”[1]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的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其认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中小学教学及管理改革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主体性教育理论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应更能体现其特点和生命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在社会、经济、文化、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一,从理论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科学人才观表明,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可以做贡献。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大众化教育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重大使命,不仅承担着扩大人才资源总量的任务,而且实现了人才结构的优化,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从历史看,地方本科院校是教育规模扩大的产物,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区域政府、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是否存在泾渭分明的界线?目前,对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老牌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职业型人才等的认识就是个难题,实践中更是出现混乱的局面。第三,从自身发展看,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面向行业或区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量与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在现实中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等方面相互渗透,丰富多彩、错综复杂,培养人才类型这种知识智力活动的质量互变表现得异常复杂,难以精确把握。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办学主体,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尊重现有学生的生源与结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求发展,主动面向行业或区域办学,才能实现错位发展。各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位置,解决各自区域或行业所遇到的不同问题,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方能平衡并可持续发展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无论是从学校自身办学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主导、学生学习主体,都与主体性教育理论很贴切。在地方本科院校引用这个概念,可帮助我们认清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类主体迷失所造成的怪象,并可在主体性教育理论指导下,探讨应对之策
二 主体性教育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问题探析
目前,各新建本科院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纷纷展开了论证与行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行学分制、选修制等,但在实践中,这些改革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在整体上改变新建本科院校的面貌。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乱象,在主体性教育视野下,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主体迷失,具体表现主要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主体迷失、教师主体迷失、学生主体迷失
1 院校自身主体迷失
地方本科院校不可能被动地接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或管理而提高。从宏观上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应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部把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为对地方本科院校评估的导向,力图破解千校一面的局面,引导新建院校在各自的位置上特色发展。这种质量问责的外在压力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地方本科院校。同时,教育部、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项目,“引诱”地方本科院校朝政府既定目标行进。“而中国大学正面临大一统思想的困惑,正需要走和而不同的发展路线”。[2]各地方本科院校也正在谋求“和而不同”的发展路线。但总体上看,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改革的动力还不够,尚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