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阅读活动中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摘 要: 对于线索较明显的课文,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引领学生沿着文本线索,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段,培养学生的感悟、欣赏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感悟能力 表达方式
感悟,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阅读的一个目的和结果。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感悟这一行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锻炼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教师要将感悟能力的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以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从研究题目入手,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眼睛如同一扇窗口,透过人的眼睛可以窥测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而题目则好比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深入体会到文章的主旨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好的题目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让读者产生迫切阅读的心理。阅读课上的导入环节,就可以从研究题目入手,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迈开阅读活动的第一步
比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笔者就是先从研究题目开始完成导入任务的。笔者要求学生反复读题目,并突出其中的“最后”一词;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个题目之后,你头脑中产生怎样的问题?于是,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课文是写谁最后的姿势?“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作者描写“最后的姿势”目的是什么?“最后的姿势”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很简单,读了课文就会知道,像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而有的问题则有一定难度,需要用心研读课文才能找到答案,像后面两个问题就是这样。面对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要进行梳理、归类,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用心阅读、感悟,就会找到。至此,学生心中迸发了阅读热情,产生了探究问题答案的动力。总之,问题来源于学生,教师要“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积极探究,然后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达成共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沿着文本线索,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段
线索好比是一根红线始终贯穿在文本之中,有了线索文章才有条理,主题才更集中、突出。对于线索较明显的课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沿着文本线索,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段,培养学生感悟、欣赏能力
比如《最后的姿势》一文,谭千秋的姿势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精彩内容。课文一共三次描写谭千秋最后的姿势,它好比电影中一个精彩的“特写镜头”,通过反复呈现、定格,才能给观众(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描写姿势的语句,来大做文章,作好文章,借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笔者执教《最后的姿势》第2课时,就围绕文章的线索设计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语言:“课文紧扣题目,三次描写了谭千秋的姿势,请找出相关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想一相,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这一姿势的?其用意是什么?”通过潜心阅读,学生在第6、8、11三个自然段中找到关于姿势描写的句子。然后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每一次描写姿势的用意,尔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达成共识:第一次是正面描写谭千秋保护学生时的动作,体现谭千秋在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刻毅然决然地选择;第二次是借救援人员的口讲述谭千秋遇难时令人震撼的样子,意在突出他死得悲壮,死得伟大,让人永生难忘;第三次描写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充满对英雄的赞美,这一句点明了文题,与题目相互照应。这三处关于姿势的描写贯穿全文,理解这三句话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线索设计核心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本重点内容
三、探究构思与写法之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阅读一篇文章既要关注内容与思想,又要关注表达形式,二者不可偏废。“内容与思想”即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主旨?“表达形式”包括文章的构思、各种写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关注表达形式,就是要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等问题。弄清了构思与写法之妙,并借鉴运用到习作中,表达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比如《最后的姿势》一文在表达形式上就体现以下一些方法:一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二是运用伏笔作好铺垫;三是画龙点睛的写法。该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立体地再现了英雄人物的品质,使得谭千秋这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并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课堂上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尤其是抓住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中所引用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话语,引导学生阅读、感悟,读出自己眼中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的内涵。教学该文最后一段则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语段,是对上文的总结,更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