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型理工类院校人文精神传播研究
应用型理工类院校的人文精神传播研究 摘 要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是教育部对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精神,以适应我国经济调整、产业升级、人才供求关系等发生的深刻变革。大学生应该接受怎么样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角度,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从人文精神的营造和传播入手,浅探应用型高校大学精神的塑造
关键词 理工类 院校 人文精神 传播
作者简介:张萌萌,徐州工程学院,哲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404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校中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功能的转折和方向的转折。这也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既上得了生产一线,做称职的高素质工人;又学富五车,拿得起经典、说得了理论,做合格的工程师;还善于思考,具有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做优秀的建设者。也就是大学要培养出“拧得了螺丝”的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
全国1200所大学本科院将有50%面临“应用型”本科的转型,怎样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重大课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转型时期的难题依然不容乐观。学术不端引发的学术诚信问题、行为不雅导致的教师道德质疑、犯罪行为牵扯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更多的质疑声不是源于专业学习知识,而在于学习活动之外的,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大学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科学知识的积累、思维方式的培养,还有理想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和文化的坚守,这就有赖于大学人文精神在校园的传播
一、人才培养的导向――应用型不是“纯粹实用”
大学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要讲求实用性的,大学本身就是培养一流的人才、兼具科研功能、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这种“实用”是应大力提倡的。部分大学专业设置空泛,一度造成严重的人才资源浪费,培养出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节,这个特殊时期的“实用”、“应用”,都是针对“华而不实”提出的。但是,建设应用型大学并不是让教出来的学生纯粹实用,弥漫在整个社会的“实用主义”思维影响着大学人才培养的导向,用人单位大多以是否通过更多的资格考试决定应试者的能力,以短时间能为单位做出多少贡献、实现多少收益来衡量个人价值,这种纯粹实用的短视行为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
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是育人思维的转变,是用人方式的转变,是全社会都要参与的关乎中国发展的大事。要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的对象,而不是把他们单纯作为可以做事的劳动者。为了迎合用人单位,取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获得更多的就职机会,在校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成为常态,校园中随处可见考研、四六级、公务员考试、会计证考试、营养师等各类辅导班的报名海报。学生抱怨考证成为负担,业余时间被挤占,没有精力发展业余爱好。“一切为了考试”道出了多少大学生的无奈。精神家园的建设是需要一定的“闲暇”时光的,是需要一个从思考、认识到感受、领悟的过程。这个看 似不能产出价值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清晰的定位、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感的塑造,从长远来看,意义非凡
二、“诗意地栖居”: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的文盲率为80%,更不用说高等教育率;2010年全国普查的数据显示文盲率不到5%,高等教育普及率也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平民化”的转身。在完成扫盲的历史使命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走向美学化和内涵化。而不仅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真理的崇高。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有效途径
显性人文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打破以学院为教学单位的传统方式,弱化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界限,注重理工科与文科的融合,实现学生的知识储备跨学科、跨学院,比如,在机电工程学院和艺术学院同时开设工艺美学等课程,作为专业课设置相应学分,当机械遇到艺术,工科生的思维与艺术生的奇妙想法擦出火花,将会是很有趣的过程,对不同专业学生加强美感的培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公共基础课的安排则更要突破传统,除了具备一般思政政治教育功能以外,还要巧妙融入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人文精神的观念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识课,是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兴趣的平台,更应涉猎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科技、时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在不同专业学生选择课程方面给予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为避免学生重复学习或者学生选课过于集中。不同类别的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