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出入脑入心扶贫报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才能做出入脑入心扶贫报道

怎样才能做出入脑入心的扶贫报道   内容提要新闻宣传也是一种扶贫。当前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人攻坚期,扶贫宣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关节。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决定扶贫宣传成败的四个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精准扶贫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精神扶贫 一、方向要明确 当前,许多媒体有精准扶贫宣传报道任务。虽然这项工作已在全国开展三年,但一些媒体人仍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不甚明确,或者没有完全掌握它。这状况必须要有所转变,否则很难做出精准的宣传报道,实现精确舆论引导的目标 (一)明确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精准扶贫有别于一般扶贫开发,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政治任务。精准扶贫不是一时一地、―人一事的小事,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五千多万贫困群众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是一项普通政务工作。媒体工作者一定要明确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要站在全局高度来开展精准扶贫宣传 (二)掌握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向。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媒体人_定要清楚这种状态变化,否则就可能做出与政策指向不一致的报道,使扶贫宣传脱离实际工作要求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扶贫开发越到后面越困难,精准扶贫正是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要求,是更加深入的一项任务,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这也决定了开展扶贫宣传工作的性质,已经从以前的“反映”转化为“服务”,新闻人不是单纯反映客观事实的旁观者,而是实际参与者。同时,精准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地区和群众在经济上脱贫,还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和科学文化普及等。这些都是媒体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否则很容易在具体新闻报道中,做出聚焦不准、指向不明、违背政策的负面宣传 二、调查要精准 (一)脚沾泥土,反对“复印宣传”。要做好扶贫宣传,记者应深入一线采访,脚沾泥土。说实话,做扶贫宣传很不容易,因为贫困群众大多居住于山区,记者深入采访,除了往来费时费力外,还经常要挑战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比如晕车呕吐、蚊虫叮咬,以及翻山越岭等 这是完全有别于普通采访的一种工作环境,但不能因为采访环境恶劣,而把自己变成“复印记者”“电话记者”,只凭现成材料或电话沟通,就大胆地写新闻、做报道。这种行为可能留下采访不实、调查不准的隐患,还极易造成虚假宣传的不良后果。比如东部某镇的一个案例:该镇为了在宣传上不落后于其他镇,就编造了一条解决贫困无房户住房问题的“八个一”工作经验,声称工作已得到有效推进,大造舆论。结果,有关领导下基层一看,发现事实与宣传不符。在这件事上,如果记者只凭现成的经验材料写新闻,就可能发出不实信息 因此,做扶贫宣传必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清楚地知道,新闻宣传也是一种扶贫。工作再难,也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复印宣传” (二)探寻本质,杜绝“表面宣传”。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必须擦亮眼睛,依靠群众做好调查研究。要深刻认识到,采访中所见所闻未必全部都是事实,材料观点也未必完全可靠。只有通过认真调查、全面核实,才能动笔做报道,而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可能偏听偏信,做出与事实不符的报道。这不但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还会给扶贫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半月谈》记者发现的一个案例:西部某县政府急于出成果、树典型,在数字上动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个普通养殖大户包装成“扶贫大户”,结果不但扶贫没啥效果,反而弄得该养殖户负债累累。…因此,记者到基层采访报道,必须深入一线看实地,走访群众摸民情,而不能被表面舆论牵着鼻子走。哪怕花费再多的调查时间,也要认真探寻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坚决杜绝与实际不符的“表面宣传” 三、节奏要踩准 (一)带着感情,不要“悲情”。在实际采访中,要接触的对象大多居住于大山深处,生活窘迫。当面对艰难困苦的场景时,要对贫困群众饱含真挚感情,但不能“悲情”。虽然采访对象的生活贫困,但我们不能意识“贫困”,要站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角度平等看待贫困群众 笔者曾经与一位年轻记者到一个贫困村采访,在一位贫困户家中,当破败不堪的场景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位年轻记者竟然不自觉地泪流满面,导致主人也情绪失控失声痛哭,采访无法进行。所以说,为了帮助贫困户,为了完成采访任务,记者要注意控制情绪,从根本上说,深入基层采访,也是一种扶贫行为。做好本职工作,让政府和社会知晓真实的贫困情况,更有助于当事人受助脱贫 再说,“扶贫先要扶志”,我们要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