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类型和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类型和特点

一、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     1.捡漏:在古玩市场上用低廉价格买到了价值较高的古董。   2. 打眼:在古玩市场上由于鉴定失误,把仿品或赝品作为真品购买。   3. 掌眼:受人之托,为他人鉴定古董的真伪和艺术价值的高低。   4. 金属镶边:瓷器口边有所缺陷(如口磕,毛边等)用金属材料(金、银、铜、锡等)包镶遮盖。   5. 窑裂:由于窑内火力不匀,胎体受热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6. 缩釉:由于胎体不洁,所施釉在烧制过程不能全部覆盖在表面而缩向他处,而露出胎体。   7. 纹:因胎胚纹薄,偶受轻微碰触而产生的极细的裂纹。   8. 磨口:瓷器口部经碰撞而损伤,影响观赏价值,用砂轮等切割工具将受损的口部修磨平整。   9. 冲口:器件因冲撞在口边出现的裂痕,这种细小裂痕长短不一,有的甚至不易看出。   10. 截口:器件的口部或颈部因碰撞而损坏,而器身完好无损,为保持一定的观赏价值,将损坏的器口或颈部截去,修磨平整。   11. 崩口:器件因碰撞而造成口边崩缺。   12. 毛口:器件口边有细微损伤、釉面断续剥落,手捋微有毛糙棱刺感。   13. 残耳:器件原饰耳部分或全部受损。   14. 磨底:器件足底原来挂釉、后因某种原因,有意将底釉磨去。   15. 炸底:因投放物件或外部冲击,而致器底产生裂纹。   16. 炸肚:器件的腹部因烧制时受热不匀,或烧成后被撞击而形成的裂纹。   17. 棕眼:器件烧制过程中,釉面中的气泡受热胀破,而形成的无釉小孔状。   18. 刮底:一种不施釉的毛底,在制坯用竹片等工具刮削而成。   19. 旋纹:以旋转方式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同心圆纹。   20. 跳刀纹:以刀或其它工具在放射状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跳刀痕。   21. 火石红:无釉的砂底上在烧制过程中自然由胎体沁生的浅红色。   22. 米糊底: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   23. 猪油白:器物的底足像涂了猪油似的泛白,抚之有光滑如玉的感觉。   24. 酱口:明末清初的器物口沿上往往施一种酱黄釉。   25. 后加彩:在以前的旧瓷器上加彩绘,低温烧制形成彩瓷。   26. 窑粘:瓷器坯体在烧制过程中与其它坯体粘连在一起,出窑后在器件上留下粘连的痕迹。   27. 后配:器物的某些原配部件,因种种原因缺失,为保持器件的完美而重新配置。   28. 磕缺:器物因碰撞而造成损缺。   29. 支钉: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器具,用坯泥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制造,用以支持瓷坯。常用支钉有3-7个支钉,支钉有粗有细。   30. 垫饼: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耐高温材料,用以垫持瓷坯。常用3-6块。   31. 蛤蜊光:瓷器越过百年后釉面自然氧化出一种原素,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      二、 纹饰图案的文化寓意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现在中国历代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内含是丰富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国历代对吉祥图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鉴。表现在中国历代瓷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清朝的纹饰,更为丰富多彩,纹必寓意,意必吉祥。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龙凤为纹饰   以龙凤为纹饰的。我们习惯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事实上,这种讲法是不够完整的。完整科学的讲法应该是,中华民族是龙凤的传人。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河姆渡出土的有关凤鸟的史料证实,凤比龙要早几百年。自商周以来,龙凤就是天生一对了。龙象征着权威和尊严,凤象征着才艺和吉祥。所以才有龙凤呈祥的古典。   表现在陶瓷器物上的龙凤纹饰是丰富多样的。在远古,龙凤是图腾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原始崇拜的宗教形式。我们的祖先把龙凤视为逢凶化吉,呼风唤雨的吉祥神物,寄托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于是龙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严。表现在宋元时期的陶瓷上的龙凤纹饰都有明确的定法。元代初年,就禁止民窑制造五爪缠身龙纹。五爪龙纹属帝王专用。表现在元青花上的龙纹是:龙身矫健,细颈长身,双眼圆睁,目光熠熠,神采飞扬,是一种充满生机的形象。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为狰狞凶猛之状,龙爪为三、四、五、不等。其中五爪爪尖成圆圈状的极多。有云龙、海龙、水龙、团龙、穿花龙、夔龙、飞龙等。其中夔龙始于宣德,海水云龙在宣德时用得最多。凤纹,以展翅腾飞为多,有昂首云天,有回首顾盼,有龙凤呈祥,有凤穿牡丹。往往以缠枝花来烘托凤的高贵和神圣。到了晚期,龙纹的形象就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