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圣母意象.docVIP

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圣母意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圣母意象

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在芥川一生166篇作品中,与基督教相关的“切支丹物”就占到了一成以上的比例。他在这些切支丹物中塑造了神态各异的圣母形象,也体现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芥川基督教观的变化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切支丹物;阿吟;圣母 在芥川龙之介众多的切支丹物中,《阿吟》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直到佐藤泰正发表了题为《与――关于芥川切支丹的一点考察》的评论文章。文章中将《阿吟》列为切支丹物“系列中的第一等”,认为它“围绕殉教和弃教、更进一步向宗教本土化的问题,提出了最为深刻的质问”。此后,在佐藤评论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围绕《阿吟》中关于殉教与弃教的主题的探讨 《阿吟》说的是一个名叫阿吟的少女与养父母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却因为信仰当时被日本政府禁止的天主教被捕。阿吟为了死后能与自己并非教徒的亲生父母在地狱重逢,在殉教之后上天堂与弃教之后下地狱之间选择了弃教 阿吟受洗之后的教名是“玛利亚”。而说到“玛利亚”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基督教的信仰人物、耶稣的生母圣母玛利亚。毫无疑问,小说中给主人公阿吟使用“玛利亚”这个教名,暗藏的含义自然是这位“圣母玛利亚”。此外,阿吟和圣母玛利亚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她们“童女”的身份。从“她倒是相信柔顺、哀怜、尤其是甜美的童贞女圣处女怀胎的传说”可以看出,阿吟和圣母玛利亚都在作为“童女”这一点上的一致性。而小说中说“阿吟的心”是“一片果实累累的麦田,其中还夹杂着朴实无华的野蔷薇”。蔷薇和麦子正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 下面这段描写阿吟生活的部分,也包含着玛利亚的象征 “阿吟和这对夫妇一起,时而追逐牛群,时而收割小麦,享受着幸福的时光。不用说,即使在那样的生活中,他们也避开村里人的目光,从不懈怠地进行禁食祈祷。阿吟常常一边在水井旁的无花果树下,仰望着硕大的月牙儿,一边虔诚地祈祷着。” 日本自古是一个农耕稻作的国家,此处写到的农作物是却麦子而不是水稻。这是因为收割后残落在地上的麦穗与玛利亚的处女怀胎的典故有关。《圣经“你是园中的泉,活水的井,从黎巴嫩流下来的溪水”将玛利亚比作活水井。月牙也是玛利亚的象征之一。所以小说中将阿吟所处的环境里充满圣母玛利亚的象征,仿佛主人公阿吟与之同在。而阿吟祈祷的内容“大慈大悲的圣母,吾等感激不尽。被流放的夏娃之子,恳求您将慈悲的目光降临于泪水之谷。阿门!”正是献给圣母的 但是,在阿吟祈祷的场景中,有一点与圣母无关的地方――“无花果”。知善恶树上的禁果多被认为是苹果,但是也有说法称它是无花果。且不论哪种说法是对的,知羞之后的亚当、夏娃也是用无花果的叶子遮蔽身体的 怀孕生产、被丈夫管辖是夏娃犯罪的证明。“在水井旁的无花果树下,仰望着硕大的月牙儿”的阿吟,确实如她祈祷的一样,仰望着圣母、不能逃离夏娃背负的原罪。小说中出现的玛利亚的象征中,天使加百列的来访、麦子、水井等等与处女怀胎有关的意象特别突出,是为了强调玛利亚并没有夏娃的原罪。而怀胎是母子关系的开始。这也为阿吟之后的弃教埋下了伏笔 相反,小说在描述“释迦牟尼”的时候,提到了“据说实际牟尼在出生时,还戕害了自己的母亲”。后面更是说“其险恶的性质也是显而易见的”。文中突出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就是与母亲的死别。相较之下,基督的诞生则是玛利亚处女怀胎带来的幸福。而阿吟一家被捕恰恰是在圣诞夜――基督诞生的这一天也正是玛利亚成为母亲的这一天 小说中一直强调阿吟是个虔诚地信徒,她却在被处以极刑前,却选择了弃教。她弃教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而是因为阿吟他们受刑的刑场,正好位于与阿吟的亲生父母墓地相邻的空地上。阿吟“这双眼睛深处所闪现着的,不仅只有她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女之心,还有遭到流放的夏娃之子――即整个人类的心灵。”在殉教通往天堂还是弃教下地狱的纠结中,她最终选择了追随亲生父母,也就是说对骨肉亲情战胜了宗教之爱 其实作者芥川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求而不得的母爱寻找寄托。阿吟的善良、童真及对圣母认识的局限性,是芥川对“一生都奔往泪之谷”的玛利亚的思索。在最后的作品《西方的人》第二章《玛利亚》中,芥川评价玛利亚“不是永远的女性,而是要永远保护万物的女性”。玛利亚“在无尽的忍耐中,走过她的一生。世间的智慧、愚钝、美德,皆存乎她的一生之中。”除了《阿吟》之外,芥川在其他作品中还塑造了其他神态各异的圣母形象。这些圣母形象也体现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芥川基督教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芥川龙之介.芥川??之介全集5[M].筑摩书房,1995. [2]芥川龙之介(著).宋再新,杨伟(译).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二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3. [3]芥川龙之介(著).揭侠,林少华,刘立善(译).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四卷[M].山东文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