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doc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

●证券市场《经济师}2006年第5期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是恶意融资,其主要手法是 虚增利润,粉饰财务状况。贯彻实施财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财会监 督,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全面追究财务造假相关责任人员的法 律责任是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6105—084—03 一、恶意融资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 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股 份有限公司之所以申请股票上市交易,主要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筹集 更多的资金,为公司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的上市公司没有根据市场 需要调整其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致使其业绩不断下滑,造成了股 市低迷,股价下跌,公司难以通过股市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裁至2005年 底,沪深两市境内上市公司(A、B)共1381家,与2004年底相比,市价总 值缩水4625.29亿元.减少了12.48%,其中流通市值减少1058.12亿 元.减少9.05%;2005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为31663.16亿元,同比减少 25.21%;2005年证券市场筹资金额减少173.34亿元,同比减少 72.88%。 在股市低迷,股价下跌的情况下,有的上市公司不惜采用财务造假 的方法,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以筹集更多的资金.这种行为 属于恶意融资行为。 首先,通过财务造假,骗取投资者的资金。一般情况下,具有专业 知识的投资者是通过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了解其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公司的未来业绩 和投资报酬,以作出是否购买其股票、购买多少、购买价位的决定。而 没有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往往是直接看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来 衡量其业绩的好坏,并决定是否购买其股票。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 把不好的财务状况人为地编好,把亏损做成盈利,把盈利少做成盈利 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投资者都认为其业绩是 好的,都愿意购买其股票。而且上市公司编造的业绩越好,投资者越愿 意花大价钱购买其股票,能骗取的资金就越多。在“银广夏假账丑闻” 中,银广夏通过编造虚假的业绩信息,致使其股价不断上涨。2000年12 月29日完全填权后其股价创下37.99元的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 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其次,通过财务造假,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银行等金融机 构往往很乐意把钱贷给效益好的上市公司,但却不随意把钱贷出去。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作出贷款决策时要评价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评价 的主要依据是E市公司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评价的标准是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比率、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财务比率指标 和财务数据。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使得上述财务比率和财务数据 不真实,但用来评价其偿债能力是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这些财务 比率和财务数据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难免会出现失误。 第三。通过财务造假,骗取其他债权人的资金。这里所讲的其他债 权人是指商品的供应方、劳务的提供方。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的财 务会计报告,给其他债权人造成其业绩好、偿债能力强的印象。因此, 在商业交往中,其他债权人往往为上市公司放宽信用标准和条件,上市 公司因此而骗取债权人的资金。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法 1.人为地把收入做大、把成本费用调小,虚增利润。从利润表看。 利润是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人减去相关的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在 ·—-——84·--—— ●蒋琳玲 业绩不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人为地把收入做大、把成本费用 调小的方式来虚增利润。 人为地把收入做大有下列主要的具体做法:其一,在不满j£收入确 认条件的情况下强行确认收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收入》准则的 规定.销售商品的收人应在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时才能确认,即企业 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 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 计量。有的上市公司明明知道其销售行为没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但 仍然确认收人。其二,虚构收入。即通过伪造购销合同、虚开增值税专 用发票、伪造银行对账单、伪造出口报关单等,来虚构经济业务,达到虚 构收入的目的。其三,在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以远远高于 市场价格的销售价格销售,人为调增收入。 人为地把成本费用调小的主要做法有:其一,在确认收入的时候, 不按照配比原则确认相关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