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本省野生菇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認識本省野生菇菌

PAGE 6 PAGE 128 認識菇菌世界 黃秀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壹、野生菇菌簡介: 野生菇菌為一種相當特別的生物,其具有真正的細胞核,惟無葉綠素且細胞壁主成分為幾丁質或纖維素,此與植物有所不同,根據Whittaker(1969)五界說中的分類群,野生菇菌隸屬於真菌界。真菌界包含的生物估計有150萬種,而人類目前已知的真菌約7萬種。野生菇菌為真菌界較高等的生物,絕大部分屬於擔子菌綱,少數為子囊菌綱。和其他真菌一樣,主要以吸收外界物質為營養方式,而營養體通常為白色具分枝、隔膜的菌絲體;一般皆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藉產生孢子來繁衍後代。 原核類 (細菌、藍綠藻) 生物界 單細胞 原生界 真核類 植物界(光合作用) 多細胞 真菌界(吸收式營養) 動物界(攝食式營養) 貳、野生菇菌形態特徵: 野生菇菌子實體形態,無論是大小、形狀、質地及顏色等,皆有極大的差異;以典型的傘菌子實體為例,初期為由外菌幕保護之卵圓形,隨著子實體伸展,外菌幕破裂,而呈現菌蓋、菌柄、菌環及菌托等構造,而菌柄基部之菌絲索構造,擔任著固定及吸收水分及養分的工作。至於菌蓋下方則有菌褶或菌管組織,肩負菇菌類產生“孢子”以繁衍後代的重大使命(圖 1)。 圖 1野生菇菌形態圖 a.菌絲索 b.菌托 c.菌柄 d.菌環 e.菌褶 f.條紋 g.鱗片 h.菌肉 I.菌蓋 參、野生菇菌生態習性: 由於野生菇菌營養方式及生長基質需求的不同,可由下列四個類型來探討其生態分布特性: 一、腐生型菇菌: 為大地的清道夫,扮演分解者角色,藉由分泌胞外酵素,將自然界中枯木、落葉、動物糞便等有機殘體分解,在作用中不僅釋放二氧化碳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維持自然界物質的循環。在此分解作用中,野生菇菌主要扮演之角色有二: (一)落葉的分解者: 落葉分解之真菌依序為:葉面棲習弱寄生菌?初生腐生糖真菌?纖維素分解真菌?木質素分解真菌。 slide:1.群生金錢菌 2.潔小菇 (二)木材的分解者: 木材腐朽菌依分解程度之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a.白腐型:菌絲體將纖維素與木質素分解,木材在分解中不著色,呈現白色,如雲芝、靈芝...等。 b.褐腐型:菌絲體僅分解纖維素,留下木質素而使木材呈現褐色,如硫色絢孔菌、茯苓...等。 slide:1.木耳 2.黑輪層殼菌 3.革耳 4.鮭紅側耳(棄椅上) 5.硬皮小皮傘(草地) 6.鼠尾小孢菌(毬果) 7.赤褶菇(檳榔堆) 二、共生型菇菌: 野生菇菌藉由和其他生物互利共生之關係,使二者得以繁衍生生不息,依生物種類不同,可分為以下五類共生關係來加以探討: (一)與一般高等植物共生: 和蕨類、樹木等植物形成內生或外生菌根,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合成之碳水化合物,可提供菇菌生長所需的營養。而菌根除能促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及養分外,且可分泌酵素、抗生素等物質,以抵抗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此有助於植物在不良生育地環境中生存,故在一些林木之復育工作成功與否,菌根接種常是關鍵所在。slide:1.紅菇 2.乳菇 3.牛肝菌 4.鵝膏 (二)與蘭科植物共生: 蘭科植物中尤以腐生蘭,這種關係更加顯著,如名貴中藥「天麻」即是與蜜環菌共生。 (三)與作物或草本植物共生: 此種共生關係目前已被廣泛研究,並應用於農業生物肥料之開發。初步於洋香瓜、木瓜、百合等作物及花卉上,無論是促進生長或是提高產量皆有相當好的成效。 (四)與藻類共生: 藻菌共生形成地衣,此種共生關係多發生於子囊菌與藍綠藻間,而依外部形態之不同可分為葉狀、枝狀、殼狀或粉狀地衣。地衣為生物之先驅者,常可在裸露之岩地、樹皮表面等惡劣之棲地發現其蹤跡,所以地衣常被用來作為環境指標生物。此外,地衣已應用在醫藥方面,在嚴冬時,亦是馴鹿主要食物來源。 slide:1.葉狀地衣 2.枝狀地衣 3.粉狀地衣 (五)與動物共生: 與動物共生最著名的例子,為與白蟻共生之白蟻菌,亦即民間俗稱之美味食用菌「雞肉絲菇」。雞肉絲菇以細長之假根深入地下與白蟻巢相連。 三、寄生型菇菌: 以動植物活體為營養來源,雖造成動植物病害或死亡,但卻是生態演替過程不可缺少之生物因子。 slide:1.冬蟲夏草 2.星形菌(菇寄生菇,專一性寄生於黑紅菇上) 四、捕食型菇菌: 菌絲特化成誘捕構造,所捕捉獵物,經菌絲分泌酵素分解後再行吸收。 slide:1指環菌(土壤中,捕食線蟲) 肆、台灣野生菇菌資源: 臺灣地處亞熱帶及熱帶交界,年平均雨量高達2?500公厘以上,高溫多雨的氣候,孕育出繁盛的野生菇菌類,尤其在多雨的夏秋季常可見各種類形的菇菌。目前本省已知菇菌種類至少有五千多種。 slide:1.鬼傘 2.高大環柄菇 3.鳥巢菌 4.珊瑚菌 5.星頭鬼筆 6.重脈鬼筆 7.黃色螢光小菇 伍、野生菇菌與人類的關係: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