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逻辑思维管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中逻辑思维管见

诗词中的逻辑思维管见   毛泽东在《致陈毅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 能不用的。”他没有说诗拒绝逻辑思维。实际上诗的手法,一是要用形象思维,二也要用逻辑思 维;以前者为主,以后者为辅,构成了诗艺的辩证法。当然,形象思维是诗艺手法的矛盾主要方 面;它决定诗的本质――这就是毛泽东强调“诗要用形象思维”的主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因此,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乃是诗之雄鹰的两个翅膀,二者皆不可或缺。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 时,正确地使用逻辑思维,注意其特点,发挥其作用,对于诗词的精品创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般来说,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 象、概括等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诗艺的逻辑思维,除 了具备一般逻辑思维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殊性呢? 一是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数字,不止是数理逻辑思维的“专利品”,有的诗词借用数字进 行创作,常闪烁出形象思维的火花。例如,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用了一与二两个数字,虚实结合,描出一幅非常形象的画面。唐“飞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三千”与“九”的数字,经诗人看似漫不经意地一描,壮 观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明“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 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中,诗人还进行了逻辑计算:“一只又一只”就是2 只,“三四”相乘即12只,“五六”相乘30只,“七八”相乘56只。把2、12、30、56加起来, 总数刚好为100,与画题相合,可见诗人逻辑思维之缜密。诗之尾联“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 间千万石”,不仅寓形象于议论,而且蕴含别趣的诗旨。而其概念与论据等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区 别就在于它还具有形象性,否则就不是诗艺的逻辑思维 的确,这种逻辑思维多充满着画味。例如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逻辑 思维角度来说,前面三联是“三段论”的前提,“推理”过程隐含在言外,末联是“结论”。它 每一联都充满画味:首联叙事,白描而微含景象。颔联如画,“绿树”“青山”有色,一个 “合”字加一个“斜”字,乃有空间形象。颈联写人物活动,绘景有声。末联是“结论”,有特 定的时间“重阳日”,隐含形象;“就菊花”有象自然。全诗笔法缜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浑 然一体,画味盎然! 又如唐“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从逻辑思维来说,第三句是论证的“结论”,诗人为什么要劝“故人”“更尽 一杯酒”呢,其论据一是首联所描绘的,遇此“美景”与“良辰”,焉得不尽醉;二是尾句离 开作者便是“无故人”,即故人难遇,岂有不尽怀之理。当然,写诗毕竟不是逻辑推理,所以 结论并不放在最后,而是根据诗艺需要提前置于第三旬。这种逻辑是依托画味来表现的,诗的 首联就像一幅水墨风景画。假如没有这画味,逻辑道理再深刻也不是诗――这就是诗的逻辑思 维的特殊性 二是不同于一般逻辑思维的纯理性,而是带着情感的。例如唐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开头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是其逻辑思维的两个有力的“时间”论据,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是其“空间”论 据,连续三句构成逻辑思维的前提,诗人心中推导出的结论就是末句“独怆然而涕下”。诗似 乎全是议论,但议中含画,画出诗人自己的形象。这首诗,最根本的艺术性在于:抒发了诗人 激愤、孤傲、悲壮的,知音难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感――这便是它流传千古、骏誉及 今的重要原因 又如当代2016?01):“我是诗人我拜君,秋鸿声 里奠荒坟。诗囊倾尽馀何物,尚有天山一片云。”首旬“我是诗人我拜君”体现因果逻辑,次 句“秋鸿声里奠荒坟”,形象中蕴含情感。结尾“诗囊倾尽馀何物,尚有天山一片云”在逻辑 “计数”中抒发了作者爱诗、写诗的强烈情感,而成为佳句 再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 传语报平安。”诗中前三句无疑是逻辑思维的三个前提,尾句为结论。首句隐然告知京使是 “向东还家”的,这是结论中“传语”条件;次句是乡思意的曲折表现,“传语”的感情之 因;第三句写只能选择“传语”的理由。诗中逻辑思维自然流畅,不事雕琢,有随手拈来之 巧。又,尾联议论人诗,无形象却蕴含形象。全诗浑似不经意中抒发了念家的真挚情感。其中 逻辑思维淹没于强烈的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