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谢灵运与晋宋时期诗运之转关.pdfVIP

陶渊明、谢灵运与晋宋时期诗运之转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谢灵运与晋宋时期诗运之转关

陶渊明、谢灵运与晋宋时期诗遮之转关 ●马晓坤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 [摘要】晋宋之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折期,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本时期诗坛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诗歌风貌虽有迥异之处,但也有内在的契合点,无论相同或相异,其创作都体现了晋宋诗运转 关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晋宋诗运转关 【中图分类号】1207.2l【文献标识码】A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①沈德潜也 曾云:“诗至于宋,情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②,都明确指出刘宋初年是“诗运转关” 时期,而陶渊明和谢灵运则是这一诗运转关时期的代表人物。陶诗体现了魏晋以来古朴诗歌 的基本风貌,谢灵运则开启了南朝诗歌一代新风。本文不拟从伦理价值层面品评陶、谢之优 劣,而仅由诗歌文本本身出发,分析陶、谢诗歌境界之同异,并由此而探讨这一“诗运转关”的 具体内涵,俾有助于把握晋宋时期诗歌发展的总体风貌。 陶、谢诗作:重寻自我之情思理蕴 晋宋之交的诗坛上活跃着一批重要诗人,如湛方生、庾阐、陶渊明、谢混、殷仲文、谢灵运、 颜延之等,他们一变江左玄虚轻淡之诗风,具有回归汉魏西晋诗作重性情及文学本质的特征, 其中,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最重要的两位作家,他们的诗文创作,尽管在内容风格方面有诸多不 同,但都重视自我情感之抒发,集中体现了晋宋时期回归总结汉魏西晋重性情及文学本质特 征的诗歌风貌。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陶、谢诗作的具体分析来说明。 (一)陶渊明以写意为主的诗歌创作 从陶渊明留世的诗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 非浑身静穆的遗世隐居者,而是时刻关注现实人生、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的哲人智者。他的诗歌 记录了诗人在现实中所遭遇的种种人生矛盾以及试图解决这些矛盾的理性思考,咏怀之作自 不必说,即使是行役诗和田园诗风景诗也多以写意为主,深深地印上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陶集中行役诗有八九首,但其中几乎看不到具有独特规定性的客观景物细节描写,他只 是选择了一些可此处可彼处的一般化场景来表现自我倦于行旅宦游而渴望归隐田园的梦想。 如《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诗人截取了“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这一现实 场景,只是为了表现当时的一种感觉。他不仅从这一客观物象中倍感行役之艰辛而思归田园, 更重要的是对生命本身提出疑问:时光飞逝,人生不再,为什么要继续过这种心为形役的生活 呢”真应该纵心为娱,适己忽物;而《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诗则几乎没有客观的真实风物 【收稿日期]200l一03一18 年7月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浙江工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文学。 32 万方数据 描写,有的只是作者对于周围景物的主观感受,绵绵思归的孤舟,千里之遥的川途以及飞云高 鸟,深水游鱼无一不具有这种写意与象征的意味。另如《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杂诗》之“遥遥从羁役”、“我行未云远”等同类诗作中的景物都具有这种浓重的写意色彩,它 并不是某时某地的不可更易的特定景物,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主观思绪。 与此相类似的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尽管被目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后 世同类作品还是有所不同。陶诗中所描写的田园家居风物除了具有一定的写实因素外,更具 有明显寄托主体人格与情思的象征意味。“飞鸟”是陶渊明田园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四言 《归鸟》组诗中的“飞鸟”晨去于林,一旦发现外界“和风不洽”之时,毅然决然地“翻翮求心”,回 归到旧林之中,“顾俦相鸣”、“众声每谐”、“欣及旧栖”都表现了飞鸟归林后怡然自得之态。飞 鸟的形象恰是诗人仕而终归于隐的主体人格的外在显化,飞鸟归林之后的怡然之态也是诗人 归隐之初心态的真实反映;《咏贫士》其一也是以“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的飞鸟喻洁身自 好之个人品格。另外,孤松芳菊也是常常出现在陶诗中的意象,具有象征与写实的双重意味: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 枝”(《饮酒》其八)等,卓然独立的孤松既是东园的现实存在物,又象征了诗人高洁孤傲之人 格。因为陶渊明受山水比德的儒家自然观以及物我一如的玄学自然观影响,这些归鸟、青松、 芳菊、孤云等客观田园物象都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中常常描写清 爽高远澄静的景物,如“白日沦西阿,素月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