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字理改正错别字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不断提升,同时也忧心地看到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错别字的多少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社会交际效果,也反映了书写者的语文素养程度,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运用汉字学字理知识来纠正错别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字理”是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构字的理据。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我们尽量利用汉字构形的理据,给学生讲清楚所教字的形与音、义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从而大量地消灭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经过隶楷书的笔画化和简化后的现代汉字,有些字仍能看出构字的理据,比如“看”字,是用“”(手)遮在“目”上表示注视、瞅之义;“卡”字是“上”“下”二字的合体,表示不上不下夹在中间之义;“侃”字是“亻、口、川”的合体,表示某人口若悬河特别能说之义。但是,也有许多字的构字理据已经难以看出来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类字的理据,必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观法、比较法和迁移法。
1.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片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叫直观教学法。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将这种方法用在辨析易混字形的字理时,优点更加明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汉字构形理据的理解,牢记易错字的正确字形。比如“休”和“体”,字形虽然相差一笔,但字义完全不同。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常将“休息”写成“体息”。为了纠正这个混用现象,我在教学“休”字时,用幻灯片出示“休”字的甲骨文写法 ,让学生观察。学生马上会意到,一个人靠在树旁边“休”息呢!老师接着讲解:这是会意字,用“人”背靠大“树”之形表示休息之义。因“体”是比较抽象的会意字,用“亻”和“本”合体,表示身体是人的根本之意,这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就将其字理直接讲解给学生。这样教学后,学生再也没有写混这两个字。
又如学生在书写“雁”字时,经常少写一个“亻”或将“隹”少写一横成为“住”。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教学时,我展出了“雁”的小篆“隹”字,学生细细观察后发现像一只鸟。教师总结“隹”(zhuī)是鸟的象形,这四横,是鸟翅膀的翎毛,所以不能写成三横。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到:大雁在飞行时经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从而准确地领悟到:“隹”旁表明大雁是一种鸟,第一个“亻”是“隹”的一部分;第二个“亻”表明了大雁的飞行特点。老师再接着告诉学生,“雁”的“厂”旁,形、义都是伸出的山崖,“隹”可以在下面住宿;古音是hǎn,在这个字中也表ɑn音。
运用直观法展示古文字形,使学生理解了“休”和“雁”的构字理据,再没有学生写错这两个字。
2.比较法
错别字中,形近字占有很大的比例。运用字理来比较形近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辨析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形旁表义、声旁示音的特点,充分辨析形近偏旁的形、义差别,使学生准确理解字义。
(1)比较形近声符。“狼”“狠”二字由于那一“点”常使学生混用。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辨析比较,“狼”是动物,部首是反犬旁“犭”,“良”是它的声符,所以整字读“lánɡ”;“狠”的声符是“艮”,读ɡèn,所以整字读作“hěn”。学生清楚了两个字的区别后,为巩固形声字的知识,并扩大识字量,教师又给学生展示了由基本字“良”构成的一串字:“浪、娘、粮、郎、朗、廊、琅、榔、锒、螂”,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构字规律——“良”的韵母“iɑnɡ”示音,“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氵”;“娘”指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包括大米、面、豆,部首是“米”旁……。再列出由“艮”构成的一串形声字:“很、恨、狠、痕、根、跟、恳、垦、银、龈、垠”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了“艮”在这些合体字中的示音作用。由于重点比较了两个字的声符,使学生不仅记得牢,用得准,而且举一反三,提高了识字效率。
又如“琴”字,根据教学经验,90%以上的学生把“琴”下部的“今”写成为“令”。为了把错别字最大限度地消灭在学习之初,我们在初教“琴”字时,就引导学生细细观察、分析其构字理据。教师先出示“琴”的小篆体写法,学生发现这个字像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上面“玨”是琴弦和弦柱,下面部分是琴身。教师再展示楷书写法“琴”,学生观察比较后指出,楷书将“琴”改写成了形声字,上部的“玨”仍然表示“琴”义,下部去掉了琴身,改用“今”来表示它的读音。“今”是前鼻音“jīn”,所以“琴”也读前鼻音“qín”。而“令”是后鼻音,不能作“琴”的声符,所以声旁不能要写成“令”。“令”作“领、零、岭、岭、玲、铃、龄、羚”的声符,这些字不但都要读成后鼻音,而且声符也不能写成“今”(“邻”是例外)。经过这样分析字理,学生不仅理解了“琴”的字理,而且掌握了一批形声字的正确读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