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解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18标 洪山广场站基坑工程施工 监测方案 (版本号V2.0 送审用) 上海辉固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09年5月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置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洪山广场站位于洪山广场下 图1 施工前洪山广场现状鸟瞰图 1.3 沿线周边环境 (1)周围建筑物 洪山广场站地处洪山广场下洪山洪山体育馆洪山广场 图2 洪山广场站平面示意图 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4.1 区域地质概况 武汉地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西侧与华夏构造复合部位,也处于山字型构造上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燕山运动在本区遗留的构造形迹表明,本区内主压应力为近南北向,因此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压性结构面和相伴而生的近东西向压性断层、北北西及北北东的压扭性、张扭性断层。 (1)地质构造 根据武汉市基岩地质图,洪山广场处于大桥倒转向斜的核部偏北翼。大桥倒转向斜西起汉阳余氏墩,向东经长江大桥、珞珈山至新店。长约60km,宽约1.5~2.0km,轴线为北西西向。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灰岩,两翼为泥盆、二叠系地层。北翼倒转,倾向北,倾角70~80度。该场地岩层产状近于0°∠75°。 (2)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武汉市位于幕阜山地震小区西北缘,西与江汉洞庭地震小区邻接,北与桐柏大别地震小区相连。由于上述构造性断裂活动的不均匀性,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不均匀性,中强地震分布零散。自1330年以来的676年,记载发生M≥4.7级地震43次,其中M≥6.0级地震3次,最大一次为1917年湖南常德6.75级地震,若将范围稍作扩大包含邻近区内共发生M≥4.7级地震45次,最大一次为1631年安徽霍山6.25级地震。自1970年至今,仪器记录的地震活动表现为弱震和群震活动为主。主要震源深度在8~15km,平均在14km,属上壳浅源地震。武汉市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但多属弱震,且具震级小、烈度偏低的特点。 1.4.2地形地貌 本场地属长江三级阶地地貌。场地内有冲沟发育,冲沟内分布有可塑~软塑状态粉质粘土(地层代号6-1、6-1a)。依孔口标高计,其地面标高变化在32.02~33.75m。 1.4.3地层岩性 通过钻探揭露,场地内的主要地层有: (1)人工填土()层 杂填土(地层代号1-1):表面为装饰板材、沥青路面,其下为碎石及粘性土垫层。厚度为0.50~3.10m,平均厚度为1.54m。 素填土(地层代号1-2):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角砾等硬杂质,呈湿的、稍密状态。厚度为0.30~4.20m,平均厚度为1.63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粉质粘土(地层代号6-1):灰褐色~黄褐色,含黄色铁锰氧化物花斑,呈饱和、可塑状态。分布于广场北面冲沟地段。厚度为0.60~7.70m,平均厚度为3.94m。 粉质粘土(地层代号6-1a):灰褐色~黄褐色,含黄色铁锰氧化物花斑,呈饱和、软塑状态。分布于广场北面冲沟内。3.20~5.30m,平均厚度为4.25m。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粉质粘土(地层代号7-2):褐黄~黄褐色,含黑色铁锰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呈饱和、硬塑状态。厚度为1.70~11.70m,平均厚度为6.91m。 (4)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 含碎石粘土(地层代号10-2):棕红色,含黑色铁锰氧化物,碎石含量5~30%左右,粒径大小一般为20~300mm,岩性为坚硬的石英岩状砂岩。呈湿的、硬塑状态。厚度为1.10~8.90m,平均厚度为3.70m。 含角砾粉质粘土(地层代号11-3a):褐~褐灰色,含有30~50%的角砾,角砾成分为炭质泥岩及硅质岩,粒径大小为6~20mm,呈饱和、可塑状态。其厚度为11.90m。 含粘性土砾砂(地层代号11-3b):黄褐色,砾砂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粒径大小为2~5mm,含有30%的粘性土,呈饱和、密实状态。其厚度为7.10~25.50m,平均厚度为17.36m。 (5)第四系残坡积()层 粘土(地层代号13-2):黄色~棕黄色,含有少量母岩岩屑,呈饱和、硬塑状态。该层分布于洪山广场地段,厚度为0.80~3.30m,平均厚度为1.93m。 (6)二叠系(P)岩层 硅质岩(地层代号17a):褐色~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极发育,裂隙面为黑褐色或肉红色。强风化岩层极破碎,岩芯为碎屑状;中风化岩层较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属极硬岩。倾向北,倾角75°。 煤层(地层代号17b):黑色,粗粒结构,颗粒为片状或粒状,可见已炭化的树木等植物,局部夹有炭质泥岩及炭质页岩,岩芯呈碎屑状。倾向北,倾角75°。 炭质灰岩(地层代号17c):黑色,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微量生物碎屑、褐铁矿,隐晶~微粒结构,层状构造,上部有少量岩溶发育,下部岩芯完整。倾向北,倾角75°。 泥岩(地层代号17e):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