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精讲多练原则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汉语成为更好的语言交际工具,离不开“精讲多练”这一重要教学原则。本文从如何选择“精讲多练”原则的理解和如何有效结合“讲”和“练”这两方面来谈“精讲多练”原则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精讲多练;教学原则;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是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一致认同的教学观点,并不断加以讨论和实践。早在 60 年代,北京语言学院在强调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时,就把该原则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概括为“精讲多练”4 个字。通过多次课堂教学观摩和实践,我们发现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把整个课堂活动的重点(约60%到 80%的课堂时间)放在指导学生练习语言点的使用上,而不是局限于教师的讲解上。杨惠元也指出,“教师要控制讲解和练习的时间比例,课堂的时间是个常量,讲多了,练的时间就减少。语言是学生练会的,不是教师讲会的,所以教师的讲要少,学生的练要多。一般来说,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 60%;在口语课上,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 70%”。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正确地使用“精讲多练”原则。
在正确使用“精讲多练”原则前,我们认为,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关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水桶说”,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本身要有一桶水,课堂上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关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模式,更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即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唱主角。而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的是“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在运用“精讲多练”的原则时,我们认为要牢记“精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去用,去练习。“精讲”是为“多练”服务的。
那么,“精讲多练”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精讲多练”的内涵是教师尽可能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不断练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开口说汉语,将汉语知识不断转换为汉语技能。
“精讲多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下面我们将从“精讲多练”原则的理解和如何有效结合“讲”和“练”这两方面来谈“精讲多练”原则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运用。
“精讲多练”原则理解
1.1“精讲多练”的内容
关于“精讲多练”到底应该“讲什么”和“练什么”,是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总的来说,应该知识角度和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两方面综合考虑,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重难点和学生易混淆易错的语言点。具体说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声调和易错的声韵母。
汉字书写。
课文中出现的新的重点词汇、语法和句式。
学生不易掌握的语言点,需要反复进行学习和操练,如:在的用法。
汉语特有的句式,如“把”字句等。
典型的常用的语言现象,这对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非常重要,如惯用语、可以类推的语法规则等。
学生易混淆的语言点,如:近义词“才”和“就”的辨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精讲多练”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1.2“精讲多练”原则中“精”的理解
提到“精讲多练”,怎么理解“精”的含义,是我们不可逃避的问题。“精”仅仅是指“少”的意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我们认为,“精”应该是指在准确的基础上做到简单明了,深入浅出并且针对性强。
在对外汉语教学,教授正确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反之,我们讲得少但是不准确,最终学生不理解或是掌握不全面,那我们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漏补缺来讲解,那么精讲也无从谈起。
造成讲解不准确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教师自身因素,基本功不扎实,对自己要讲解的语言点掌握不够透彻;第二、教材本身讲解有局限性;第三、汉语中有很多语言点研究不够透彻没有定论,加大了讲解的难度。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认为在“精讲”中,我们必须对自己要讲的内容掌握透彻,针对教材的局限,可以查阅不同的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尽量避免将不确定的语言点。
例如在学习“了”时,如:他吃了饭。或者他昨天去了我家。有的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反复跟学生强调:“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但是在“她后天要搬家了。”例子中却无法向学生解释“了”是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反而加深了学生的困扰。
其实“了”的含义与“了”在句子中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当“了”
位于动词后面,是表示动作的完成。如:
他买了三支笔。
他已经离开了上海。
她听懂了我的意思。
当“了”位于句末,是表示出现了变化,有了新的情况。如:
他要当老师了。(现在不是老师,以后是老师了。)
小明不去图书馆了。(小明原来的计划是去图书馆。)
她现在结婚了。(她过去是未婚。)
因此,在讲解“了”的用法,我们不仅仅要注意它的含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第6章.doc
- 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考点详细介绍.doc
- 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计划表.doc
- 注塑不良分析之料花.doc
- 注塑常见问题分析.docx
- 注意力培训师认证课程.doc
- 泰兴历史文化拾贝.doc
- 泰兴市济川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 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初三语文双休日作业.doc
- 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三册上教案00.doc
- 【可行性报告】2023年开源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pdf
- 【可行性报告】2023年贫瘦煤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pdf
-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pdf
-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沪科版 精选.pdf
- 《雨的四季》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pdf
- 【精撰文】电气控制设备生产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pdf
- Java Web练习题 _原创精品文档.pdf
- 《細雪》無法和時代對抗的悲哀市川昆濃縮四姐妹衝突 .pdf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线缆用高分子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pdf
- 【可行性报告】2023年青霉素类药行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