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周练五解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盐城市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周练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2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12 月22 日,我国某中学的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太阳高度值测量,在学校的操场上选择一点A 处,垂直立一个竹杆(杆长2 米),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将观测到的杆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如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 A.127.5°E,21°34′N B.120°E,45°N C.112.5°E,21°34′N D.120°E,23°26′N 2.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 A.30° B.45°  C.60°  D.90° 读下图,回答3-5题。 3.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4.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植物的指示作用 D.动物的迁徒活动 假设某海域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回答6-8题。 6.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冬季的北半球  B.此图表示夏季的北半球 C.此图表示冬季的南半球  D.此图表示夏季的南半球 7.a区域可能是 A.岛屿 高压中心     B.岛屿 低压中心 C.深海盆地 高压中心   D.深海盆地 低压中心 8.当该图的等温线向相反方向突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洛杉矶进入寒冷干燥季节  B.罗马炎热少雨 C.潘帕斯草原一片荒凉景色  D.我国北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9-14题。2002年到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5.99‰ B.5.96‰ C.—5.8‰ D3.2‰ 10.1998年至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 A B.迁入人口已到婚育期 C.人口死亡率高 D 11.上海市总人口不断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12.整体来看,我国上海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虚线: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台风影响的次数) 13.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频受台风袭击,全年均受其影响,造成的损失很大 B.当台风位于上海东部海域时,上海的风向为西南风 C.台风形成于赤道附近的高温洋面上,赤道上台风形成的频率也比较大 D.菲律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14.关于台风的灾害和减灾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和风暴潮组成 B.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C.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当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 D.到目前为止人力无法改变台风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也无法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 北宋科学家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石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千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15.那么作者认为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内力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16.下列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读表1“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17~18题。 表1 城市发展过程 主要指标 人口增加数的差异 发展阶段 城区 郊区 整个都市区 1 + - + Ⅰ 2 ++ + +++ 3 + ++ +++ Ⅱ 4 - ++ + 5 - + +-0 停滞期 6 -- + - Ⅲ 7 -- - --- 8 - -- --- Ⅳ 9 + -- - 10 + - + Ⅴ +:人口增加 ++:大幅度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大幅度人口减少 17.A.B.C.D..A.B.C.D.读“七个国家土地生产利用条件.人口密度比较表”,完成19-20题: 19.人均有效利用土地由多到少的排序正确的: A.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国 印度 B.美国 加拿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