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IBD共识初定稿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初定稿)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
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
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
但近十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
系统的常见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
1978年、1993年、2000年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意见。近年来,对IBD诊治
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最近欧美各国亦对IBD
诊治的共识意见作了相应修订。我国消化界近年来对IBD相当重视,积累了较为
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科研报道。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
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力求
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细化,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①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主要观点
(声明)并组织证据收集(delphi程序);②各工作组通过网络或会议在成员间
进行讨论,然后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③由总负责人
进行汇编;④专家会议上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声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
名投票(表决选择:1. 完全同意;2. 同意,但有一定保留;3. 同意,但有较大
保留;4. 不同意,但有保留;5. 完全不同意),以通过1+2的人数>80%为通过;
⑤总负责人根据专家会议意见及表决结果修改全文,发至专家会议各成员认可,
初定稿。兹将初定稿全文发表如下,供全体协作组成员讨论:
第一部分 诊断
UC
一、诊断标准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
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1]。
(一)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
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比约为1.0~1.3:1)[2、3]。临床表现
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粘膜、关节、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
粘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超过6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
[4]。
(二)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肠镜下UC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
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
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可见结肠
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黏膜等[5]。
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能提高内镜对粘膜病变的识别能力,结合放大内镜技
术,通过对粘膜微细结构的观察和病变特征的判别,能提高UC的诊断准确率[6],
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
(三)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 建议多段多点活检。组织学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粘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固有膜内重度弥漫性急慢性炎细胞浸
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有隠窝脓肿和隠窝
周围炎(transmucosal inflammation);�隠窝结构的改变:隠窝大小不一、排
列不规则、分支状,杯状细胞减少等。缓解期:�粘膜糜烂或?溃疡愈合;�固
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者消失,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尤其在隠窝基底
部(basalplasmacytosis)。淋巴滤泡形成;�隠窝结构改变:隠窝减少,萎缩,
腺体缩短,大小不一,分支状,排列不规则,杯状细胞减少。有时可见腺体增生,
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以及潘氏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标准:活检病变符合上述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排除
感染性结肠炎和其他疾病后,可病理确诊,并应注明为活动期或缓解期。如有隠
窝上皮异型增生,应注明异型增生程度,是否有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CQJTG∕T E02-2021)(渝交科〔2021〕17)号.pdf
- DB32T 4865-2024 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范.docx VIP
- 后盖径向孔钻模钻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不含图纸.doc
- 矿区钻探工程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docx
- 0051艺术鉴赏与评论.ppt VIP
- 五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青岛版(共25张)2.pptx
-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docx VIP
- 2025年厨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试卷:西式糕点制作高级案例分析试题.docx VIP
- 河南大学《钢结构》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课件-第五课 我来听你说|辽大版 .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