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哲学1-24_笔记
《外国哲学》讲义(2008)
概 论
第一部分:古希腊哲学(重点为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
一、古希腊哲学概论
二、早期希腊哲学
三、中期希腊哲学:从智者到苏格拉底
四、中期希腊哲学:柏拉图
五、中期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
六、晚期希腊哲学
附:中古哲学
第二部分: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概论、笛卡尔哲学、休谟哲学
一、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概论
二、笛卡尔哲学简介
三、休谟哲学简介
第三部分 德国古典哲学概论、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概论
康德哲学简介
黑格尔哲学简介
第四部分 现代西方哲学概论、尼采和海德格尔
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尼采哲学简介
维特根斯坦哲学简介
海德格尔哲学简介
萨特哲学简介
后现代主义哲学简介
概 论
这门课跨度比较大,涉及从古到今的众多国外哲学派别和人物,我们把范围限定为西方哲学。《外国哲学》因此是《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两门课程的微缩形式。通过介绍各个主要发展阶段的基本概况及代表性哲学家,本课程将展示西方哲学自古希腊直至20世纪末的大致轮廓。由于时间非常有限,我们选择的只能是“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时期最具影响的个别人物,因此这门课程其实只能算作外国哲学的“导论”。
哲学从来都不是热门学科,现在的情形则更是冷落;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哲学也是最容易受到误解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巨大的差异,学习这门课程,会有助了你们加深了解,对于大家或许不无益处。你们完全可以把重点放在关注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差异方面,看看它们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不同。在一开始,或许应该让大家对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先行领会。有些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科学,这显然是一种知识论立场。然而,哲学虽然与知识相关,但并不完全是关于知识的学问。哲学是爱智慧的,Philosophy即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意思,它不是关于智慧的学问,也不是关于知识的学问,更为关键的是对知识的“探”和“求”,哲学家是爱智慧者,是求知者,而非智者,不是拥有知识者。但什么是智慧呢?如何爱智慧呢?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一致的说法,也因此出现了各家各说。说到底,许多从事哲学工作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难说准确地说出什么是哲学,我们因此只得求助于哲学史上的一些说法。哲学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各门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在进步论的引导下指向某些明确的目标。而哲学始终不懈地追问什么是哲学,却从来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不变的答案。这说明它探讨的是一些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它的生命之所在。原因在于,哲学不像科学那样具有累积的、线性的发展特性,哲学的问题可能是永恒的,尽管提出的背景和方式有了变化,尽管答案也在不断变化。
哲学也确实曾经与某种知识理想或科学理想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这只是以前的情形。在这个科学迅猛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哲学家已经跟不上科学的步子,对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更无从说起。哲学当然关注时代科学的发展,但它们毕竟是两码事。而在历史上的某些时代,哲学本身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所有的学科门类都在哲学之列。在国外,像数学和物理学之类纯粹理论性的学科仍然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其实与此是有关的。
哲学是智慧的化身,哲学是至高无上的王,其他学科都俯身称臣。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是著名的科学家,一部科学史,其核心的范式都与哲学联系在一起。著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就其本性而言是为了求知,爱智慧。在他看来,哲学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诧异(好奇)。他说:“不论现在,还是最初,人们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开始是对身边所不懂的事物好奇,继而逐步前进,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象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疑难和好奇的人,便觉得自己无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一个爱智慧的人也就是爱奥秘的人,奥秘由好奇构成。)如若人们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那么,很显然他们是为了知而追求知识,而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正因为如此,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对宇宙和星相的研究,毕达哥拉斯对几何学的研究,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都表明了科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在近代以来,更是形成了一种严格的普遍科学理想。,按照近代哲学的开山祖笛卡尔(同时是数学家、科学家)的理想,任何学科都可以纳入到一个知识型框架中,这是一种树状思维模式。我们可以把人类知识比喻为一棵树,形而上学(Metaphysics,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整理者命名的,物理学之后,纯粹理论性的知识)是树根,物理学是树干,而其他学科则是树枝。
科学追求精确性,与机械测量或数量化要求合拍。对于哲学和人文领域而言,这却是灭顶之灾。哲学和人文的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