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到两宋_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pdf

从魏晋到两宋_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魏晋到两宋_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

2001 . 6 第 23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文学研究】 从魏晋到两宋 :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 程   杰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梅花从春花时艳的感伤绮怨形象最终上升为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 ,经历了一个审 美认识持续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魏晋至隋唐五代 ,一是两宋时期 。 宋以前的梅花审美以色香 、习性等物色特征的认识把握为主 ,林逋以来进入了品格德性意义抉 发的新阶段 。封建士大夫道德品格意识的影响和渗透 ,构成了梅花品格美的价值取向。宋人 通过对梅花形象主观化 、意趣化的体悟观照、简择提炼 ,通过梅花与物质生活和人文情趣广泛 方面的类比联想 、参照阐释 ,逐步赋予梅花形象以品格意趣 、道德情操的丰富内容 ,使它越来越 具备超拔于春花时艳之上的精神意义 ,最终被推到了士大夫人格理想象征的崇高地位 。   关键词 :梅花 ;审美 ;色香 ;习性 ; 品格 ;德性 ( )   中图分类号 :I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1   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 们所重视 , 审美认识不断发展 ,价值地位逐步走 展过程 。《尚书 ·说命》“若作和羹 ,尔惟盐梅”、《诗 高 。梅花从早先人们心 目中的一般春花时艳 ,最 经》“ 有梅”、《世说新语》魏军“望梅止渴”这三个 终在两宋之际上升为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 ,可以 较早产生的著名梅花典故都是关于果实滋味的 , 说经历了一个审美文化的持续发展过程 。 ( ) 这是先民实用意识的反映 。从人类认识史的一般 这一文化进程以咏梅文学 诗 、赋 、词 、古文 规律来看 ,实用的、经济的和生物学的价值总是首 的发展为主导 。文学中的咏梅比其它艺术同类题 先引起人们注意 ,并为其它事物的认识提供简明 材的创作起源早 、数量多 ,更以语言艺术的表义自 的标准和便当的隐喻 。虽然从现存文献看 ,对梅 由与明确 ,展示出丰富的思想内容 。本文以魏晋 花花树形象的审美欣赏 ,先秦就已开始 。如《诗经 南北朝隋唐及两宋咏梅文学为对象 ,分析梅花各 ·小雅 ·四月》“山有佳卉 ,侯栗侯梅”,梅称“佳卉”, 种形象特征和审美价值被逐步认识发现 、描写表 清楚地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 。刘向《说苑》卷 现和理解发挥的过程 ,勾勒一幅魏晋至两宋时期 十二记载 ,春秋时越国使臣北上晋见梁王 ,手执一 我们民族梅花审美认识 、梅花文化象征生成发展 枝梅花作为见面礼 ,说明当时南方人民已是深谙 的历史图景 。 梅花之美 。但这只是简单而零散 的记载而 已。 一 、梅之性习 :早春芳树 ,从轻艳绮怨的感伤 “梅花以花闻”,梅花作为一种花卉 ,一种超功利的 形象到清新明艳的积极形象 ,梅花形象提升的第 审美对象广为人们注意和欣赏 ,是从魏晋开始的。 一步 [1 ] 魏晋至宋元之际的七八百年间 ,梅花越来越为人 “梅花特早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