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所属朝代:未知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 ” 【注释】①咫(zhǐ)尺:形容距离近,此处借指情人的亲近。 ②月缺花飞,比喻情人的分离。 ③阁:同“搁”,放置,这里指含着。 ④将息:调养身体。 ⑤痛煞煞:非常悲痛。 ⑥好去者:好好地去吧。 【赏析】起首两句从时间,地点的两方面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 ,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 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 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整个曲子在真 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 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作者资料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 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 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 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 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 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 、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 家圣人”。 介绍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 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 ,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 ,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 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据各 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 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 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塑造 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 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析津志辑佚·名宦》曰 :“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 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生平 关于关汉卿的生平的资料相当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 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 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 ,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 》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安国市)(《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查 《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 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 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夏庭芝《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 、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 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 年代同他们接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