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实为虚写作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概要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 执笔人:王 伟 整理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2016-06-26 审题立意有三种途径: 实题实写(先不讲) 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 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明朗的,现实的。】 判断下面题目是化实为虚还是化虚为实 1、带着梦想前进 2、肩膀 3、拥有阳光 4、倒掉鞋里的沙子 5、为生活加点糖 6、他们 7、“网”、“门”、“风”、“墙”、“台阶”、“舞台” 一、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 “回家”,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1.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 2.“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例题分析: 1.“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 2.“实题虚写” ,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化实为虚方法】 (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比喻义、象征义。(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 例如1.桥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路口 本意特点: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 立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色彩 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 。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民族主题:“黄色,我们的骄傲”。怀念主题:“黑色,我心中抹不掉的痛”等。 (3)也可以运用“添加因素法”快速打开思路。特别是独语词作文可以在 词语前加前缀或后缀。 例如:窗 “打开世界之窗” “开启心灵之窗” “学习新知识之窗” “探索奥秘之窗” “理解父母之窗” “了解传统文化之窗”等等, 【化实为虚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请以“墙与门”为话题审题立意。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本意特点: 1、“墙”,就是人工筑成的屏障或外围,起隔离或隔断的作用 ,意味着隔膜、封闭、闭关自守 。 2、“门”就是“墙”上的或车船上的出入口 ,意味着沟通、开放、敞开胸怀 。 ——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 立意: 墙与门—— 隔膜与沟通—— 封闭与开放—— 闭关自守与敞开胸怀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关键是把握几个关键词的比喻、象征的意义 土地:事业、理想、工作、家庭 荒芜:失败、不圆满、不美好、不成功 繁茂:成功、兴旺、发达、幸福、美好 立意:。。。。。。关键在于自己 二、化虚为实(虚题实写)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暖”“改变”“财富”“心灵的选择”“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等。对于这些比较“虚”的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的方法。“虚题实写”,即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事、物,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思索。 【化虚为实方法】 (1)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例如:追求 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也可以多方设问:追求什么?为什么追求?怎样追求?) (2)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可设问联想: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样的情况下让你感到幸福?什么人让你有幸福感?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你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