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1 催化生物体内几乎所有化学反应的酶是都蛋白质。 2 调节物质代谢的许多激素也是蛋白质或多肽。 3 转运各种营养和代谢物,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脂类等。 4 储存作为营养物质储库。 5 运动肌肉收缩。 BPG是血红蛋白的负效应物。 BPG通过与它的两个β亚基形成盐键稳定了血红蛋白的脱氧态的构象,因而降低脱氧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 BPG进一步提高了血红蛋白的输氧效率。在肺部,PO2超过100torr,因此,即使没有BPG,血红蛋白也能被饱和,在组织中,PO2低,BPG降低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加大血红蛋白的卸氧量。 增加CO2的浓度、降低pH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亚基间的协同效应,降低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促进O2的释放,反之,高浓度的O2也能促使血红蛋白释放H+ 和CO2 。 四 血红蛋白分子病 (一)分子病是遗传 血红蛋白异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并通过遗传在群体中散布。 (二)镰刀状细胞贫血病。 (三)其他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 镰刀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分子病 在1904年,芝加哥的james Herrick医生接待了一名患有严重贫血的黑人大学生,医生检查他的红细胞时发现,在正常细胞之中存在着许多异常的镰刀形的细胞,Herrick将非正常血液病称之镰刀形细胞贫血病。镰刀形细胞不能象正常细胞那样通过毛细血管。因此血液循环被破坏,还可能发生严重的组织损伤。镰刀形细胞易破裂,导致红细胞的减少。 大约花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才确定镰刀形细胞贫血病是血红蛋白内氨基酸替换的结果。利用电泳比较了Hb S与正常的成熟的血红蛋白(Hb A)。结果表明Hb S比Hb A带有的正电荷多,后来序列分析发现,Hb S分子中的?链的第六个氨基酸残基是一个非极性的缬氨酸,而正常的Hb A分子中的?链的第六个氨基酸残基是谷氨酸,这一替换是由编码?链的基因中的单个核苷酸取代引起的。 镰刀形细胞特性和镰刀形细胞贫血病在生活于热带的人群中最流行,在这些地方,疟疾也最流行。带有镰刀形细胞的个体对疟疾具有比较强的抵抗力,就是说杂合子能享受到不为正常纯合子和镰刀形细胞纯合子所分享的好处,杂合子具有抗疟性。 抗原 抗原是指进入异体机体后,能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并能与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主要有蛋白质、核酸及其它高分子化合物)。 抗体 即免疫球蛋白,是一类可溶性的血清糖蛋白,是血液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 五 免疫系统和免疫球蛋白 * 第6章 蛋白质功能与进化 6 结构成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最重要的物质 7 支架作用 支架蛋白参与对激素和其他信号分子的应答、协调和通讯。 8 防御和进攻 抵抗外源性异物侵害而产生免疫反应的抗体是蛋白质。病毒对宿主的感染过程等都是蛋白质在其中起作用。防冻蛋白、凝血酶和血纤维蛋白等 二 血红蛋白的结构 血红蛋白的亚基组成 成人 HbA: α2β2 98% , HbA2: α2δ2 2% 胎儿: HbF α2γ2 早期胚胎 α2ε2 (一)辅基血红素 在含铁的蛋白质固定Fe2+的方式有许多种。肌红蛋白中的辅基血红素是原卟啉Ⅸ的有机分子。 辅基血红素是原卟啉Ⅸ的有机分子。原卟啉Ⅸ与铁的络合物铁原卟啉Ⅸ称血红素。 (二)珠蛋白(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 肌红蛋白是第一个被确定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单体蛋白质。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条多肽链(珠蛋白)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 不含辅基的蛋白质称为球蛋白(gilobin)也称珠蛋白 8段直的α-螺旋组成,分别命名为A、B、C…H, 拐弯处是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松散肽段(无规卷曲)。 ?血红素辅基 ,扁平状,结合在肌红蛋白表面的一个洞穴内。 (三)与O2结合的机制 作为辅基的血红素非共价结合于肌红蛋白的疏水空穴中,肌红蛋白铁在第5配位键与93位His残基咪唑基的N结合,第6配位键与氧结合时,称为氧合肌红蛋白,脱氧是该键空位,称为脱氧肌红蛋白。 脱氧肌红蛋白Fe(Ⅱ)离子只有5个配体,突出卟啉环,形成圆顶状。当肌红蛋白血红素中Fe(Ⅱ)离子与氧结合。产生位移被拉进卟啉环,成为平面形。同时牵动位于F段第8位的 His所在的F螺旋,引发构象变化转变为氧合肌红蛋白。 CO可以与其结合,空气中CO浓度过高会产生中毒现象。游离血红素对CO的亲和力比对O2强25000倍,但是与肌红蛋白结合的血红素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十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实用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精品实用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 观察案例小班午睡记录与分析.docx VIP
- 最新高考英语3500单词快速记忆法(联想记忆).doc
- 2022年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t VIP
- 筝韵系京腔,古乐传今声——筝曲《夜深沉》《戏韵》探析.pdf
- 个人血糖监测记录表.docx VIP
-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计划.docx VIP
- 教育学 (王道俊 郭文安) (Z-Library)_4.pdf VIP
- 创新管理(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章节测验及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