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岗赞歌—— 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感悟.docVIP

2010年小岗赞歌—— 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感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小岗赞歌—— 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感悟

2010年小岗赞歌—— 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感悟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来了沈书记, 农民生活富变强。 这里是著名的花鼓之乡, 这里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故乡, 这里是新中国“大包干”发祥的地方。 那是七八年冬天的一个晚上, 十八位农民恐惧而又豪爽, 找到队长严俊昌和严宏昌, 在一张很不起眼的小纸上, 按下了十八颗红红的手印, 谱写了中国农业“大包干”的生死乐章。 可谁也没曾想到, 就是这么普通而又薄薄的纸张, 触动了中国土地法典的心脏, 放飞了农村改革的伟大梦想; 可谁也没曾想到, 就是这么憨厚而又朴实的农民, 找到了中国农村致富的神奇秘方, 掀起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巨大波浪。 从此的小岗, 不再沉睡… 不再寂寞… 不再贫瘠… 不再傍徨…… 一九七九年春天的故事, 就像春风一样吹进了凤阳, 小岗当年向国家交了12吨公粮, 一夜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庄。 有谁记得包干前的二十年, 小岗没向国家缴过一粒粮。 邓小平曾高度评价过这个地方: 有人担心搞了“大包干”, 会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一年改变旧面貌, 打了一个漂亮的经济翻身仗, 这样的模式可以在全国农村推广。 二〇〇四年二月省委座谈会上, 党组织选定沈浩同志进小岗。 一朝越过温饱线, 二十年没跨富裕砍。 改革开放三十载, 怎样建设新小岗, 和谐发展的课题, 很快写进了沈浩同志的工作日记上。 一串串的问好, 让沈浩同志冥思苦想…… 第一条水泥路先修通, 二十六贫困农民建起两层楼房。 农业实现翻番, 收入从2300提到6600元以上。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 又是九十八个红红的手印, 将沈浩挽留在了凤阳小岗。 让我再干三年, 一定把村里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小岗要加快发展, 村党组织建设要摆到重要日程上。 我们翻阅了小岗的发展历史, 我们目睹了小岗的一砖一墙, 是你结合小岗实际,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不动摇的指导方向。 赴华西学耿庄, 开发现代农业, 加快土地流转, 田成块、水灌通、路成网。 招商引资, 发展旅游, 增加收入, 使小岗集体经济快速强壮。 二〇〇八年九月, 江淮大地, 秋高气爽,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小岗,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言谈不多语重心长, 给了小岗人无穷的智慧和强大的力量。 从玉菜业到美国glg集团, 天下一碗、合肥瑶海, 还有深圳的普郎(特), 一批批海内外企业进驻了小岗。 机器轰隆, 马达声响, 村级工业, 双孢菇种植, 优质养殖示范, 一群群经纪人和创业大学生一线正忙。 沈浩同志, 是你给邱世兰老人买了拐杖, 是你常看毛凤英大娘的病床, 是你给韩庆江五保户的米汤, 是你在一月之内访问了全村的每一位家长。 韩德国孙子吃的奶粉, 关友林家人过冬的衣裳, 都是你沈书记亲自打量。 你拔掉了强占集体财产的“钉子户”, 被称为全天候不关门的“村官”儿郎。 你住的那十几平米的小屋子, “三农”的书籍堆满了床。 冬天里,你穿的是5元钱买的老棉鞋, 常日里,谁家的剩茶剩菜你都尝一尝。 是你亲手建起, 小岗快速通道, 村头文化广场; 大包干纪念馆, 信息综合楼房; 卫生院、敬老院, 还有农副产品加工工厂…… 二〇〇九年九月的一个晚上, 一百八十六个红通通的手印, 再一次将沈浩永远地留在了小岗。 十一月六日, 沈浩离世的消息, 惊动了国务院和党中央, 沈浩同志的事迹, 也传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定, 在祖国大地上铿锵作响; xx省委发出的号召, 财政系统学习热潮势不可挡。 学习沈浩同志, 忠于人民、心系群众、 甘为公仆的坚定信念不变样; 学习沈浩同志, 牢记宗旨、无私奉献、 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记心上; 学习沈浩同志, 忘我工作、扎根基层、 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永不忘; 学习沈浩同志, 勤俭节约、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大发扬; 学习沈浩同志, 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在弘扬。 人们选定了寄托哀思的日子, 不约而同的来到追悼会现场, 凤阳城鲜花、挽幛如海洋, 送别人群自觉地排成了一行行, 小岗人民将一面鲜红的党旗, 覆盖在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的墓室上。 一副长长的挽联上这样写着: “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 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这三十个字符, 诠释着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 感受到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时刻、也是最光辉的时光。 雄伟的凤阳钟楼, 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 凝视着中国农村发展的巨变沧桑。 古老的滔滔淮河, 以奔腾不息的潮流伴随日月, 歌颂着你“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思想。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天的小岗。 “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蓝图, 强力打造“四型”社区的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