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伪误档案概述 第一节 伪误档案现象 第二节 伪误档案危害 一、历史客观原因 (一)政治影响 (二)神化色彩 洪迈《夷坚丁志》卷18《袁从政》 袁从政,宜春人,绍兴庚辰登第,调郴县尉。先是筠州上高陈氏女新寡,来归以妻袁,夫妇相欢,尝有“彼此勿相忘,一死则生者不得嫁娶之约”。既之官,未满秩,陈亡。不能挈柩归,但殡道旁僧舍之山下。再调桂阳军平阳丞,遂负前誓,更娶奉新涂氏女,相与赴平阳。道由是寺,同年有官于彼者为具召之。才就坐,见故妻从外来,戟手骂云:“平生之誓云何,今反负约邪?不舍汝矣!”袁但向空咄咄,如与人言。又呼从史令回城隍牒,史骇愕漫应云:“已回牒了。”袁终席不复顾主人,不告而起,归与涂氏说其详,中夜发狂出走。涂追照以烛,袁吹灭之,竟赴井死。 (三)以今系古 回忆录是当事者将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历史,以大脑为载体,形成记忆,再转载成文字等材料的一种文献形式。 《任弼时》 (四)以讹传讹 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 (五)传抄致误 嘉庆皇帝:我登基已是二十四年,总不能去(曲阜),是个大缺点。 缺典,典礼有缺之意。 十与千、干;一、二、三数字 二、人为主观原因 (一)托古炫名 《淮南子》:“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听之,正领而诵之”,于是儒家借重尧舜,墨家借重大禹,道家借重黄帝、老子,医家借重神农、黄帝,都是这一类的典型。《易卦》托名伏羲,《本草》托名神农,《内经》托名周公即其例。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盗墓者不准(Fǒu Biāo)所发现的编年体史书。史称“古本”,多已散佚,南宋时只剩下三卷。 竹书纪年的历史意义和近代发现殷墟甲骨文与敦煌经卷不分伯仲,都是中国档案史上的大事。 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古本《竹书纪年》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逐步开始散佚,宋代的《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 元末明初乃至于明代中期,出现了竹书纪年刻本,其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与初释本、考正本不同,是为今本竹书纪年。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人指斥其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代嘉靖年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 (二)邀功争赏 朝廷禁毁、战争动乱、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造成了古代典籍文献的大量毁损亡佚,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故世有寻求遗书之举。 如秦始皇焚书之后不久又经历楚汉战争,国家典籍的图书文献散亡殆尽,西汉建国,朝廷典藏不足,故武帝以来屡次诏求遗书于天下,遂有投机者制作伪书欺世盗名,邀赏牟财,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西汉成为中国伪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汉成帝时,东莱人张霸伪造了一部102篇的《尚书》进献朝廷,当时就被揭穿,这就是蹈用亡失图书文献之名而作伪的最典型事例。 梅赜(zé),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献《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但被宋以来的考据家指为伪书。 郑冲——苏愉——梁柳——臧曹——梅赜 南宋初年,吴棫、朱熹等学者开始怀疑梅赜这部书,认为从文字看不像周秦时的文词。到元明清时,有更多的学者继续指责梅赜这部书。元·赵孟頫,明·梅鸯作《尚书考异》,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清·惠栋作《古文尚书考》,2008年7月收藏的“清华简”均认为梅赜的《尚书》为伪书。 (三)饰非诬善 原题牛僧孺撰的《周秦行纪》,然“贾黄中以为韦瓘[guan],瓘,李德裕门人,以此诬僧孺”,在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德裕、牛僧孺两派斗争多年,李德裕的门人韦瓘用牛僧孺的姓名伪撰《周秦行纪》来陷害牛僧孺,以达到政治目的。此事后经明胡应麟考证,确属事实。 (四)删削篡改 (别人档案与自己档案)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季羡林: 嘉惠学林,功在千秋 张岱年: 传世藏书,华夏国宝 焚毁:《四库全书》收录全文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估计禁毁6766部,93556卷),禁毁数超出收入的总数,这还不算上因当时诏令上缴违禁书籍在民间造成的恐怖氛围,百姓偷偷焚毁的书籍,合计起来被毁掉的书籍恐怕不止万部,这实在是空前绝后一场文化大浩劫。 删削:只举几例,据黄裳先生考证:乾隆四十一年诏令:书籍内如有只须删改的字句,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