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叙述视角解析《假面告白》
从叙述视角解析《假面的告白》 《假面的告白》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口吻,自白了“我”从幼年到青年时期异于常人的倒错快感,以及这种倒错给“我”所带来的关于自身的种种纠葛。本文从叙述视角出发,力图解析《假面的告白》中的“我”与现实中三岛由纪夫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读这部作品
一、《假面告白中》中的“我”
《假面的告白》是通过用第一人称“我”来描写“我”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性倒错经历,以及和女性园子之间的不伦关系。因为文中的“我”与三岛由纪夫本人的实际经历相吻合的地方很多,因此该作品也多被解读为是三岛自传性的作品。但是,只是单纯地因为与作者本人相吻合的地方较多就把文中的“我”等同于三岛由纪夫本人,将其看作是研究三岛由纪夫本人的一种史料的做法是不谨慎的
《假面的告白》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常来说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其叙述声音来自聚焦人物本人。聚焦人物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而且严格地讲,读者从作品中推导建构出来的作者的形象,是作者具体文本中表现出来的“第二自我”,属于隐含作者。实际上,我们通过作品仅能了解“隐含作者”,而难以了解有别于“隐含作者”的现实中的作者。若想要了解后者,必须通过作品以外的各种史料和途径来了解作者“真实”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和创作意图等。在《假面的告白》笔记中,三岛也曾解释说:“虽说是自白,其实我在这篇小说里将谎言放养了。让这些家伙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随意吃草。于是,这些谎言家伙一个个吃饱了,就不去糟蹋真实的菜园子了。在同样意义上,自白的本质就是自白是不可能的。”这也就说明,《假面的告白》虽说题为自白,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地完全将内心裸露于世人面前,或者说出于某些原因三岛不想以“真面”的自己来自白,所以将其命名为假面的告白,其笔下的“假面”实际上是他想要将之公布于众但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公布于众的他的“真面”,只不过这个“真面”被三岛在文中巧妙地加以修饰并附上精致的虚构。也就是说,他通过这种带着假面的自白的形式,想要剥去自己的“假面”,从而向读者展示同时也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个清算
那么,《假面的告白》中所构建出来的隐藏作者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这与三岛这个真实的作者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第一章其实就暗示了“我”今后的人生,作品也是遵循着描绘“我”至今为止的人生展开的。从出生起就体弱多病的“我”被祖母从母亲身边强制带走,单独抚养。祖母怕“我”学坏,只允许“我”与她为“我”挑选的女性玩伴玩耍,从而也就知道构成“我”幼年期的交际圈的只有生病的祖母、护士、女佣、女性玩伴这样的女性群体
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对同性恋形成的影响这样解释:“每一个我们所检视到的性倒错者,在他童年的最初的岁月里,对女人(通常是母亲)都曾有过一段强烈但短暂的固置,其后,他们自己模拟了那个女人,而以自己为性对象。这就是说,他们根本上是自恋的,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男人来爱,就如他们的母亲爱他们那样。同性恋是性心理发展中某个阶段的抑制或停顿。就像恋物症的情形,在性倒错固置之前也曾有过短命的性发展存在过。分析之探讨已能证明,性倒错是俄狄浦斯情结未能解决的后效。当此情绪潜抑下去之后,此人的性本能诸成分中最强者再度浮现。”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个人出生到五六岁左右为“自恋期”,拉康称之为“镜像阶段”,幼儿在镜子里误认了自己
根据这个理论,文中“我”在幼年期虽然缺失了母亲,但围绕在“我”周围的女性角色,对“我”而言都形成了一种对照。而这种对照使“我”把自己也放在了一个类似女性的角色上,加上本身就病弱的身体,更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抱有劣等感,“我”缺少一般的健康男孩所拥有的强壮体魄。此外,祖母对“我”的种种严格限制,在精神层面上压抑了“我”作为一个正常的男孩子所应有的活力。在幼年期的“我”身心两方面都备受压抑,这也使“我”的内心偏爱健壮的男性的肉体,且执著于悲剧。对悲剧执著,是因为“我”把羸弱的自己看作是一个悲剧,“我”想要超脱自己的肉体,想要超脱现在的自己。但当看到挑粪青年时,“我”的感觉是“我想成为他”,这说明“我”在那个时候已从对自己强壮身体的追求变成开始追求他人强壮的身体。值得注意的是,“我”从挑粪青年身上所感受到的除了其健壮身体中的生命力之外,还有悲剧性的东西。而这种悲剧性的东西实际上只是“我”强加在他身上的一种“我”对他的理解,其本质是“我”自己没有办法变成他那样,充满了被他拒绝之后的失落感。但这种失落感后来却演变成刺激“我”感官的一个信号,“我”会想要迫不及待地看贞德被杀害的场景、看到街前走过的战士们“我”会通过闻他们的汗味儿而联想到他们的死、被杀害的王子们、年轻的渔夫的尸体,而这种悲剧性的东西“在我内心里渐渐地并且顽强地唤醒了我对于这一切官能性的追求”。这说明幼年时期的经历给“我”日后的性倒错埋下了伏笔
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开设定向运动普修课可行性研究.doc
- 云南国门大学就业创业工作研究.doc
- 云南省某县肺结核疫情现状调查探析.doc
- 云南省蒙自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探析与对策建议.doc
- 云环境下改进非授权用户入侵行为探析与检测研究.doc
- 云环境下知识管理软件对比探析.doc
- 云计算发展与数据安全问题研究.doc
- 云计算在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探析.doc
- 二级医院柴油发电机组容量与台数选择.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